◎ 陳鋐毅
台灣正面臨川普政府提高關稅的挑戰,以色列則早在宣布前,就率先取消對美關稅,展現積極態度,這不僅顯示以色列對川普政策的理解與應對, 其深化與美國關係的決心,也值得台灣借鏡。
賴政府面對美方關稅訴求,重心放在內部補貼,並未展現降低美國商品關稅或擴大進口的意願,強調美方關稅「不合理」,卻忽略雙邊貿易建立在互利原則上。美國對台逆差擴大是客觀事實,川普所指的六十四%關稅並非空穴來風,而是涵蓋貨物稅、增值稅等貿易壁壘及匯率因素,表明其著眼點是整體的貿易失衡,以逆差為核心考量的全面談判,而非單一關稅稅率。爭論計算公式的合理性,可能無法有效解決問題癥結。這種立場不僅缺乏說服力,更顯露出對川普政策核心訴求—縮減逆差、增加美國商品出口—的誤解。
越南表態願取消對美關稅後,推升NIKE等企業股價,顯示有效的應對不僅能減少風險,還可能轉化為經濟利多。以色列的經驗也表明,主動調整政策雖不能立刻化解問題,卻能展現誠意,爭取談判空間,為鞏固更重要的戰略關係,而在貿易上採取重大讓步的策略,為台灣提供在複雜的國際關係中,如何權衡經濟利益與戰略安全,並採取最有利行動的參考。
今日面對川普政府關稅壓力,應視為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貿易政策的契機,借鑑以越經驗,正視貿易失衡,透過降低關稅、增加美國商品進口、消除貿易壁壘等方式直接回應美方需求,爭取更有利的談判地位,共創台美雙贏。
(作者為軟體工程師)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