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面對關稅挑戰 加強內需建立緩衝

◎ 黃惟冰

川普揮舞關稅大棒,各國都如臨大敵。據《金融時報》報導,台灣內有政院推出八八○億產業協助方案,同時祭出金融穩定策略,外有據外媒報導,我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與外交部長林佳龍率領的代表團透過「特殊管道」抵達美國,和川普政府秘密對話。除上述作為外,也建議盤點還有哪些內需經濟可強本固元,以求兼具操之在己與多管齊下。

具體而言,營建產業一向被視為內需經濟火車頭,從鋼鐵、水泥、建材,到設計、裝修、家具家電、室內輔具等,足以帶動大量就業需求與經濟產值。其中,都市更新部分,更因國內有大量住宅持續老化,再加上人口結構改變,促使居住環境必須做出相應調整,才能更貼近長者需求,以及地震頻傳等因素,在在都讓都市更新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尤其都市更新的節奏、幅度與範圍,又都屬台灣內政事務,在外部環境劇烈變動的當下,更顯得彌足珍貴。

依據內政部《危老條例》門檻,屋齡卅年以上就屬老舊房屋,全台已有近五百萬戶的老宅。另,台灣今年已成為超高齡國家,有廿%的人口超過六十五歲,社會對於高齡友善居住環境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簡單來說,透過都更以新宅替換老宅,不只讓人住的舒適,更有嚴肅的安全考量。台灣為外貿型經濟,導致在面對外部關稅衝擊時,影響程度較大。但,即便如此,仍可透過推動都更等內政手段,加強內需,建立緩衝。

(作者從事公共服務業)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