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今天是兒童節/未來主人翁的隱憂與對策

◎ 林基興

今天是兒童節,有識之士已有遠見,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我國的現況堪憂,包括質與量的下跌。今天的大人注意到兒童現狀嗎?兒福聯盟日前公佈「二○二五年兒童休閒娛樂現況調查報告」,休閒時,兒少幾乎都沉浸於手機等的網路世界,其中國小逾七成九、國中八成三。副作用是,久坐導致運動參與漸降,從國小近六成降至國中僅四成八。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兒少「每周至少運動七小時」,台灣達標者不到兩成。

眼黏手機的缺點很多,包括近視與頸椎彎曲等。運動的優點則很多,促進肌肉與骨骼系統生長,若運動不足易導致發展遲緩、動作協調與注意力與腦力發展等問題,連帶不利自信心。不幸地,越來越多人過馬路仍滑手機,半夜亦然。

教育部、衛福部、環境部、交通部等,應集結合力引導孩子走向室外,包括少空污的休閒運動場所、之前有「動滋券」而今後有「家庭親子運動消費券」?

另外,台灣大學團隊發表「OECD家庭資料庫:台灣家庭與兒少權益指標比較二○二四年版」,指出台灣二○二一年青少年自殺死亡率為每十萬人有四點五人,二○二三年上升為每十萬人有七人。台大提到,自媒體與社群興起,青少年自我傷害的描述更容易在同儕間傳播,而名人的言論也更容易影響青少年。自殺防治學會指出青少年三大自殺主因:憂鬱症(四成一)、感情因素(三成)、家庭問題(兩成一)。

英國影片《混沌少年時》(Adolescence)近期竄紅,英國首相甚至考慮在國會和學校播放;心理學家提到同儕影響,青春期對外尋求認同,「我在同儕眼中是誰」左右自我價值。其次,美國舊金山大橋是景點,也是自殺熱點,當局於是裝設護欄,尚未完工但已減少自殺率七成三;心理學家指出,自殺者往往一時衝動,而護欄讓人有了緩衝餘地。

環境日趨複雜,大人須更努力以引導孩子趨向身心健康。

(作者為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