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她更適合街頭而非教室 捷克也有一個「區桂芝」

◎ 陳永昌

二○二二年四月初,俄羅斯軍隊入侵烏克蘭一個多月後,捷克的國小教師貝德納羅娃(Martina Bednanova)卻騙班上孩子:根本沒有發生戰爭,烏克蘭首都基輔風平浪靜;她還為俄羅斯的種族滅絕行徑辯護說:在烏東大城頓巴斯,反而是俄羅斯人被烏克蘭人迫害,諸如謀殺、焚燒、剝皮等,口徑與莫斯科當局的大外宣如出一轍。

學生把貝德納羅娃授課內容錄下來,事情曝光後,學校立刻開除她,捷克司法部門追究其法律責任。

貝德納羅娃在法庭上坦承不諱,辯稱她說的只是個人觀點,除了躲在言論自由保護傘下,辯護律師還打悲情牌,聲稱她不過是俄羅斯假新聞國家宣傳機器下的被害人。

重現民主國家多元社會常見通病,布拉格法庭二度判決貝德納若娃無罪,檢察官上訴求刑八個月緩刑,並禁止五年內從事教學、教育或其他任何兒童相關工作,最後遭駁回維持原判。終審裁判確認不能因「個人觀點」論罪判刑,法官強調:失去工作對這位教師已是足夠懲罰。噫,司法無法扮演守護民主的最後一道防線,「恐龍法官」輕判縱放國安案件,捷克也不例外。

歐洲打擊莫斯科當局幕後操弄假新聞,始終是場艱困戰鬥,尤其捷克身為走向全面民主化的前共產國家,審查遏制言論往往事倍功半。各式各樣不實訊息流竄於社群平台,透過偽裝新聞網站配合網軍放大渲染,煽動憤怒矛盾,引導對立分化,動搖捷克人對自由民主的信任。

去年四月,捷克政府宣布查封設在布拉格新聞網站《歐洲之聲》(Voice of Europe),它由烏克蘭親俄大亨梅德韋丘克幕後提供金援,偽裝為媒體平台,實際透過收買以擴大影響力,鼓吹停止軍援烏克蘭,呼籲解除制裁俄羅斯,賄賂歐洲議會成員發表疑歐言論,甚至扶持親俄候選人參與歐盟選舉,是不折不扣「俄羅斯傀儡之聲」。這起醜聞再次證明俄羅斯髒手深深伸進歐洲政壇;類似現象,台灣民眾並不陌生。

貝德納羅娃後來參與親俄集會遊行活動聲嘶力竭擔任主講人,當地評論揶揄,就像一位物理老師不合時宜地主張地球是平的,與其繼續在學校誤人子弟,街頭宣講更適合她發表「個人觀點」!

(作者為企業專業經理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