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解讀共軍四月軍演的戰略意圖

◎ 林穎佑

四月一日,中國東部戰區組織陸海空火箭軍在台灣周邊兵力開展聯合演訓。重點演練海空戰備警巡、奪取綜合制權、對海對陸打擊、要域要道封控等多向抵近行動,檢驗戰區部隊聯合作戰實戰能力。層級明顯高於之前的聯合戰備警巡。

試探美國

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斯剛結束在東京與日本防衛大臣中谷元的對話,強調「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將與區域夥伴強化合作。談話結束後,中國就發動大型演習,更有測試美國對台海底線的戰略意涵。媒體近期披露的美國國防備忘錄,都提到「對抗中國」,且意外流出的群組對話紀錄中,針對葉門胡塞組織的空襲,都顯示川普比拜登更不吝於使用武力。在面對台海安全受到挑戰時,美國態度會如何?在川習會前北京當然希望先了解美國的戰略底線,可能是北京在這次軍演的外交戰略上盤算。

軍演的量變與質變

此次軍演,解放軍明顯希望在聯合戰備警巡與專門代號的聯合利劍之外找尋一個新的演習模式,此種新模式在去年底沒有代號的軍演中已嘗試運用。聯合利劍本是針對總統可能對兩岸議題發表的談話,但因不希望過分驚動國際,所以找尋新的演習模式。從兵力上看,聯合利劍是陸海空暨火箭軍跨軍種的聯合行動,聯合戰備警巡則仍以海空軍為主。新模式仍由中國東部戰區主導,在兵力規模與跨軍種與海警的協調,與聯合戰備警巡皆有具體的量變與質變,此可能是對我威懾演習的新型態。

忘戰必危

孫子兵法有言: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面對軍演威脅,再次說明備戰的重要,中國在對台發動演習,整備時間已大幅縮短,之前的聯合戰備警巡可能就是部隊集結準備軍演的起手式,而航母移動更是大型軍演發動的指標,不排除解放軍日後配合航母提升演習規模至聯合利劍,都須注意。面對突發軍演的反應時間縮短,凸顯國防部在三月推動立即備戰操驗的重要,而結合全社會防衛韌性演習與法規的修正,都賴政府與軍民做好準備,才能應變中國多元威脅。

(作者是淡大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