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亞」鼓吹武統,鼓勵中國以戰爭手段侵略台灣,殺害台灣人民,任何正常人都難苟同。(取自抖音)
台灣由於國家認同歧異,社會有些人錯亂敵我關係,把中國當朋友或爸爸,爭議常因此而起,最近特別多。其中,中國配偶「亞亞」劉振亞因鼓吹中國武力統一,被廢止居留許可;北一女教師區桂芝接受中國央視訪問,指賴清德總統定調中國為「境外敵對勢力」,「良心何在」;一向言行很有爭議的立委陳玉珍再發特殊見解,指中共統戰就是交流,交流有助台海和平。
民主社會免不了爭議,上述爭議都與看待中國有關,且因爭辯者常以漂亮或堂皇的言詞包裝,看官有時難免越看越模糊。其實,一般人只要從事實、經驗、常識持平看待,其間的是非曲直,不難分辨。
基本事實之一,中國不但是敵國,且為唯一公開要吃掉台灣的敵國。賴清德指其為「境外敵對勢力」,算是客氣的說法;重量級中國軍事專家梅惠琳(Oriana Mastro)前天在美國國會講得更明白,「台灣面臨中國真正且迫切的侵略威脅」。現任美軍印太司令帕帕羅直接評估:中國在台海動作頻頻,並非只單純演習,而是一種武統台灣的「預演」,「很快」就能以軍演掩護其發動攻擊。還有如《華盛頓郵報》所披露,川普政府調整戰略,把「嚇阻中國奪取台灣」列為首項要務。
基本事實之二,中國在「武統」之前,採分化策略,削弱台灣抵抗力。由於共軍不如美軍,顧忌美國介入,「硬的不行,先來軟的」。統戰是毛澤東歸納共產黨鬥倒蔣介石經驗,把統一戰線、武裝鬥爭、黨的建設列為「三大法寶」。因而,統戰旨在拉攏次要敵人,打倒主要敵人,交流、「惠台」、和平統一、灰色戰術…披著羊皮,實則包藏禍心,不戰而屈兵才是真意。賴清德所指的,侵害國家主權、滲透國軍及間諜活動、混淆國家認同、統戰滲透社會、利誘商人和青年,都是中國為併吞所行或明或暗、軟硬兼施作為,持續多年,現今尤甚。
基本事實之三,言論自由誠可貴,卻不是高於一切而不得碰觸的聖牛。《憲法》保障言論自由,但第二十三條規定,為防止妨礙他人自由、維持社會秩序或促進公共利益,可在必要範圍內加以限制。從而,散布仇恨言論、造謠誹謗、危害國家安全或公共秩序的言論,應受法律限制;惟限制需合「比例原則」,適當且不過度。
事實既明,分辨爭議的判準即出。「亞亞」鼓吹武統,鼓勵中國以戰爭手段侵略台灣,殺害台灣人民,任何正常人都難苟同;不僅違反我國居留規定,其廢止經抗告程序,且符合國際公約。居留許可屬行政權,民主國家拒絕不受歡迎的外國人入境留境,強制非法移民出境,都是實務常見。
從而,以人權、骨肉分離、言論自由為「亞亞」辯解,屬片面之見,理盲濫情,尤凸顯七十多名集體為其幫腔者的偏執。這批混雜學者、社運、左派、反戰者於一體的聲明,指賴清德政府妖魔化中國、打壓異議、激化社會對立,重現思想審查,破壞民主法治,威脅和平安全,將使台灣陷入烏克蘭都不如的險境,應懸崖勒馬。通篇強烈批判賴政府,卻對中國僅置一詞,「呼籲大陸朋友,與我們一起捍衛兩岸和平」;對侵略烏克蘭的俄國只提一言,反嚴詞撻伐美國及北約。
如此聲明,不合事實,沒有常識,背離常理,顛倒是非,突出當事人的雙重標準,站在侵略者的一邊,與台灣多數民意和感受大相逕庭。蛋頭、天真不足以描繪其屬性,偽善、雙重標準、政治眼盲才是本質。一如其中先前的「反戰」論者,在台灣反戰,把矛頭指向台灣,而不究在台海耀武揚威、每天脅迫的中國。由於偽善雙標,指責賴政府限縮「亞亞」言論自由,卻對在台灣出版書籍遭中國判刑的富察,視而不見。
賴清德所提的五大威脅及十七項因應策略,正常人除非政治偏差障蔽了理性和常識,莫不正面回應。相形之下,台灣有些人批判賴政府戒嚴、獨裁、台獨、竊國、糟蹋民主、危險遊戲、綠色恐怖、撕裂社會、販賣亡國感、摧毀兩岸關係…,光怪陸離,聳動誇張有餘,卻難普遍共鳴。
談言論自由,黨國時代倡言「百分之百」,且以身相殉的鄭南榕,其遺孀葉菊蘭說得剴切︰配合中國文攻武嚇台灣的主張,絕對不是言論自由;為中配武統言論護航,令她越聽越生氣!曾坐過中國政治黑牢的人權工作者李明哲也有中肯之言︰台灣應清楚定義「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外國」;如果「亞亞」認為台灣把她推入「深淵」,為什麼對中國軍演滿心雀躍,並希望台灣街道上插滿五星旗?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