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烏俄停火聚焦能源 給藍營的警示

◎ 古偉牧

美烏俄在沙烏地阿拉伯完成停火協議的三日談判,唯一達成共識的僅僅是片面的黑海停火協議,俄羅斯更強調只有在取消部份農產品及化肥出口的限制下,才會落實。而川普事前多次強調的能源設施停火談判,則仍是困難重重。談判三日後,只有非常空泛的同意,雙方會持續針對能源設施停火的實質措施。台灣和烏克蘭雖然隔了不止一個大海,但此停火談判絕對值得台灣民眾,及一眾藍委留意,反思當前《核管法》,以至其他核電相關的修法。

川普之所以在談判前多番次調針對能源設施的停火協議,因為自軍事衝突以來,已有不少能源及發電設施受到攻擊,甚至讓烏克蘭冬天出現供暖短缺的情況,足以反映能源及發電設施的戰略價值。而且,烏克蘭發電設施當中的多座核電廠,在這三年來也被多次攻擊,甚至連沒有在發電的車諾比核電廠石棺也被無人機轟炸,情況讓人著急。

回想烏俄戰爭之初,不少台灣「專業」的擁核人士,一廂情願以為沒有人會對核電廠發動攻擊,因為一旦發生核災,就會成為「世界公敵」,也認為所謂的攻擊只會是擺姿態,虛張聲勢,不會對核反應爐構成威脅。然而戰事並沒有如擁核人士的想像發展。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總幹事Rafael Grossi去年在札波羅結核電廠被無人機轟炸後,就直指這是針對核反應爐「一次對核電安全的重大威脅升級」。更可怕的是,原來用無人機轟炸核電廠,而不是用導彈,俄烏雙方都不承認責任,追查的難度也更大,擁核人士口中「世界公敵」的道德規範,自然也毫無作用。

核電在戰火中的安全問題早已成為國際議題,更是停火談判中的首要項目。可惜,川普對能源設施的停火協議著急,絲毫沒有影響三月藍營提出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進度和討論的內容,仍舊只在吹噓核電便宜,安全問題就隻字未提。

細思極恐,如果藍營夢想中的核電延役不幸成真,核電廠將成為戰火中的安全惡夢,到那時,媽媽也不會原諒你。

(作者為綠色和平東亞地區專案副總監)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