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聰榮
瑞士,這個在歐洲心臟地帶穩如磐石的中立國,似乎正在面對一個歷史性的抉擇。在維持近兩百年的中立傳統之下,瑞士總能在國際風暴中保持穩定、居間調停。然而二○二五年三月十三日外交部長凱西斯針對台海軍事局勢而發表的「深切關切」聲明,打破了這份長久以來的沉默。
這場表態並非無的放矢。中國在台海無預警進行實彈軍演,不僅激起區域鄰國的不安,也觸動遠在歐洲的瑞士。瑞士對中立的定義,已不再侷限於不參與戰爭,更延伸至維護國際秩序的道德責任與實際利害。
自二○二二年俄烏戰爭爆發,瑞士對俄羅斯祭出制裁,打破其中立政策「不選邊」的堅冰。如今針對台海問題發聲,可視為此一新路徑的延續與深化。正如瑞士國會議員讓盧克.阿多爾在質詢中坦言,台海的穩定對瑞士經濟利益至關重要。道出行動背後的現實邏輯:經濟安全、地緣穩定、人道法則,都是無法再迴避的因素。
從某個角度看,這並非中立的背叛,而是中立的現代化。當國際社會越來越依賴規則秩序與合作治理,中立不應是消極的旁觀,而應是積極的守護。瑞士的聲明並未選邊站隊,而是強調對話與和平,這本身就體現了中立精神的新時代詮釋。
未來瑞士勢必得在「堅守原則」與「適應現實」之間取得更微妙的平衡。瑞士的中立政策正在進化,不再只是靜默與退讓,而是有選擇、有原則地發聲。未來觀察重點在於:瑞士能否堅持其中立精神的核心價值,在不放棄信念的前提下,勇敢應對當代國際秩序的挑戰。
(作者是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台灣師大)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