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賴彥丞
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受訪時表示,期待下任市長能興建一所市立大學,全然不顧當下的高教及人口的環境危機,筆者深感詫異與遺憾。
首先,在少子化浪潮加劇之下,台灣今年步入「超高齡社會」,意即平均每五位國人就有一位是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因此各大專校院面臨整併乃至倒閉退場的危機都來不及了,劉副市長怎會還如此「不食人間煙火」而提出再設大學之議呢?
劉副市長不妨看看市內中和區的華夏科技大學,前年因為難擋少子化衝擊而申請退場,預計兩年後走入歷史;及位於淡水而享有「台灣教育史上第一所學院暨大學」之稱的真理大學,至今已經連續三年的註冊率未達六成,更是本學年大專校院註冊率倒數第一(僅剩三成)的大學學府。就在新北市轄區內的高教危機仍是未解的進行式,劉副市長竟然還要倡議再建一所新校,豈非本末倒置?
再者,學術機構所需的經費甚鉅,再設一所市立大學勢必會佔有大量教育資源,如此將對市立中小學造成相當程度的排擠效應,恐怕也使人擔憂,尤其新北也有很多需要市府教育局挹注經費的偏鄉學校。
台灣的地方建設有許多為了政客利益、討好民意而興建的「蚊子館」,我們不希望教育也變得如此思慮不周、畫蛇添足,而傷及下一代的受教權益。
(作者為陽明交大研究生)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