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哲文
中國國民黨為因應各地漸次開始的大罷免運動第二階段連署,花招百出,不僅要繼續炒作所謂反制性罷免議題、延長其議題生命期,不僅啟動反罷免助講團,同時,也在立院繼續夥同其白營盟軍挾其多數,針對不同族群提出所謂「加薪法案」,但這樣的作法是否妥適,卻有商榷空間。
筆者認為,藍營就現役軍人、老農及護理師等不同職業,推出軍人及護理師加薪、以及調高老農津貼的法案,不僅令人重新想起國民政府遷台以後,透過對軍公教的實物支給及子女學雜費優惠等補助,以及「將各地農漁會、農田水利會及客運等利權,分配給地方上的不同派系」等方式,在不同職業群體之間劃下隱而不顯的「恩庇侍從」式鴻溝、進而實現分而治之的目標;更很難令人不因此產生「藍營的見樹不見林,是愚昧抑或故意為之」的疑問。
就以軍人加薪的議題為例,今年度的國防預算業已被藍白聯手刪凍得支離破碎,就算能夠盡快解凍,也難以避免國軍欠缺作業維持費用,而有幾天到三個禮拜必須大部停擺的狀態,更別提軍方的裝備採購及更新,小至單兵步槍與無人機,大至自製潛艦,都因為藍白刪凍而遭受輕重不一影響,藍營不讓軍方有充分的作業維持費、不讓軍人有更新更好的裝備,只幫他們加薪,請問這對於軍人戰時的應戰有具體幫助嗎?這時提軍人加薪,難道沒有提高人員薪資占比、排擠作業維持及裝備更新費的問題嗎?提這些法案最後得益的是誰?是自以為能因此少被罷幾席的藍營,還是藍營背後的中國?
恕筆者直言,藍營若真以台灣民生為念,在尋求改善特定行業薪酬的同時,不僅要對該行業的結構性問題,提出根本性的改善方案,更應優先處理對整體社會影響有立即性的民生問題,準此,藍營是還要繼續將台電千億元撥補預算的問題,與該黨念茲在茲的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等核電延役法案隱然掛勾,或是趕在本月底電價審議會召開,民生與工業電價面臨調漲、連帶牽動民生物價新一波上揚前,與行政院配合拆彈,就成為考驗藍營是否真有顧民生誠意的試金石了!
(作者從事服務業、兼業作家)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