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鴻達
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日前通「反歧視台灣法案(Taiwan No-Discrimination Act)」,繼續往二、三讀與參議院通過邁進。該法案要求美國行政部門要協助台灣參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讓台灣加入金融聯合國往前邁進一步。台灣若能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僅是國際參與的重大突破,也讓台灣納入「國際金融金融安全網(GlobalFinancial Safety Net)」,對提高台灣金融韌性有很大幫助。
這個法案要求,美國派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理事,必須用其發言與投票權全力協助台灣加入,並且美國財政部長每年必須跟國會報告推動情形。雖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決策儘量以共識決來決定,但若要進行表決時,不像其他國際組織採「一國一票」原則,而是有複雜的加權公式來計算各會員國的表決權重(weighted-majority voting rule)。除了基本的表決權(basicvote)外,各會員國在入會時繳交的責任金份額(quota)將大幅改變各國的表決權重。
每個國家除了基本的二五○票外,另每繳交十萬元的SDR則多給予一票。目前投票權重(voting power)最高的是美國,約占全體表決權的十七%。其次是日本、中國、德國與法國等。因此美國為首的西方民主陣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表決中有絕對優勢。這也是為什麼科索沃,在申請加入聯合國時被中國與俄羅斯等國封殺,卻能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員。
每個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會員國都必須繳交其責任金份額,日後若有急需時則可申請協助。因此,台灣若能參加將可獲得「雨天互助」的保障機制,當遇到重大災變或是其他國內外因素導致國際收支出現流動性危機時,可尋求該基金協助。況且國際貨幣基金的援助往往會發揮觸媒效果,能安定國際投資者信心,進而帶來更多的國際資金。所以提高金融韌性對台灣整體的安全至關重要。
主推這個法案的眾議員Young Kim去年曾來台訪問,這個法案在去年也曾在眾議院通過,但來不及等到參議院通過,在屆期不連續情況下,這次捲土從來。這屆美國國會才開議不久就通過委員會審查,可說是有一個不錯的起跑。
(作者為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穩定中心主任)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