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田康博
日本為議會內閣制,由眾議院多數黨負責組閣。目前具有執政潛力的在野黨,包括立憲民主黨(一四八席)、日本維新會(卅八席),以及國民民主黨(廿八席)。(路透檔案照)
在二○二四年十月的日本眾議院選舉中,自民黨與公明黨執政聯盟失去多數席次,距離過半數(二三三席)仍差十三席。如果在野黨團結起來提出內閣不信任案,石破茂內閣就必須在總辭或再次解散眾議院之間,做出選擇。
日本為議會內閣制,由眾議院多數黨負責組閣。目前具有執政潛力的在野黨,包括立憲民主黨(一四八席)、日本維新會(卅八席),以及國民民主黨(廿八席)。如果這三個政黨在下屆眾議院選舉中獲得過半數席次,就可能出現政權輪替。
於是,自民黨開始分別與國民民主黨及日本維新會進行政策協商。亦即所謂的在野黨分化戰略。由於他們掌握關鍵少數,只要其中任何一個政黨投下贊成票,二○二五年度政府總預算即可順利過關;若選擇加入執政聯盟,石破政權將取得多數席次,施政也將更為穩定。那麼,日本三大在野黨採取什麼行動呢?
執政聯盟於去年十一月先與國民民主黨展開協商,國民民主黨的核心政見是大幅擴大所得稅免稅範圍。稍後,執政聯盟又開始與日本維新會進行協商,維新會的主要政見則是全國高中教育免費,以及中小學提供免費午餐。
對在野黨而言,要想立即兌現主要政見,就必須與執政黨合作。然而,若過度向執政黨靠攏,可能會喪失獨立性,在下次選舉時可能失去選民支持。因此,國民民主黨與日本維新會都陷入兩難局面。結果,成長快速、氣勢正旺的國民民主黨拒絕妥協,談判宣告破裂;而處於衰退趨勢的日本維新會則選擇妥協,達成協議,讓政府總預算案得以在眾議院通過。
讓預算順利通過不僅是政府的責任,做為多數派的在野黨也負有重大責任,因為政府預算直接關係到國民的生活。因此,在二○二五年一月至三月的預算審議期間,在野黨不會嘗試倒閣,也不會強行推動具有政治爭議性的法案。這兩個在野黨為了實現其長期主張的政策,聽取各方人士的意見,並向社會宣傳政策,朝野政黨的協商持續進行數月之久。
當前的日本在野黨還有另一個特點,亦即在外交與安全保障政策方面維持國內共識。
為了從根本上增強日本的防衛能力,岸田文雄內閣決定在二○二七年前將防衛經費增加一倍。除了財源問題,朝野主要政黨對此並無太大分歧。日本的安全環境極為嚴峻,現今,會天真地以為只要與習近平、普廷、金正恩對話,就能確保日本安全的人少之又少。唯有具備強大的防衛能力與日美同盟的後盾,與他們進行外交才有意義。即使美國轉回孤立主義,日本也必須設法加以挽留。
日本朝野政黨若沒有這種起碼的共識,又將如何面對持續擴張軍事,並明確表態要改變現狀的習近平政府,以及反覆無常的川普政府?為了避免日本步上烏克蘭的後塵,外交與安保政策的全國共識,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
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曾任首相,是中間偏保守派人士,他曾在政敵、前首相安倍晉三的國葬上發表感人演說而廣為人知。對於與自民黨組成大聯合政府可能性,野田表示:「在重大危機時期,這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但在和平時期則不然。」這番話既反映出他願意在危機來臨時與政府合作,也讓國民感到安心。此外,野田肯定今年二月的日美領袖會談「取得一定程度的成果」。
下屆眾議院選舉,執政聯盟若再次慘敗,野田成為下任首相的可能性極高。面對這個機會,日本在野黨正積極在國會內外展開以政策為主的負責任討論,而他們最大的後盾,便是國民的嚴格監督。如果國民沒有好好地監督,在野政治人物很容易陷入譁眾取寵的民粹主義。
經過冷戰以來數十年的左右對立,日本主要在野黨終於走到了「無論左右,祖國至上」的境界。
(作者松田康博為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教授;駐日特派員林翠儀譯)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