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芥之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宣布台積電將加碼投資美國一千億美元,美國總統川普陪著眉開眼笑,隻字不提進口晶片課廿五%關稅了,然而台灣卻有聲音質疑台積電此舉會變成「美積電」,恐掏空台灣,最離譜的是馬英九竟嗆賴清德總統「別以為賣台積電就夠了」。
政客的記憶力與智商呈正相關,馬英九忘了,他執政時積極鼓勵台商赴中投資,不但開放IC設計公司赴中,甚至對中資併購台灣半導體相關企業的陽謀「樂觀其成」。二○一五年馬政府最後一年,中國紫光集團放話要收購台灣的DRAM廠與IC設計公司,馬政府整體政策竟然偏向放行。
對中國資本審查寬鬆,對台積電赴美及加碼投資卻疾顏厲色,十年前,這些政客不曾疾呼「半導體是國安產業」,如今卻對台積電全球布局指指點點,居然要求政府干預。
往前推三十年,八○、九○年代的台塑集團堪比台灣的「神山級」企業,當年台塑堅持要去中國投資,李登輝政府拚命設限阻攔,但在經營之神的堅強意志力,以及一群大中國情結的內部勢力助攻下,台塑終究還是登陸了,但當年也沒人說台塑赴中投資會變成「中塑」,為何現在台積電就被說成「美積電」?至於一個「相信習近平」的政客說出「川普是商人」,更有超現實荒謬喜感。
台積電擴大在美投資當然有其挑戰,但此舉強化與美國政府和企業的戰略合作關係,降低美國政府對台積電過度集中於台灣的疑慮,且台積電的全球布局,也有助分散地緣政治風險,確保供應鏈穩定。
半導體先進製程需要相當時程,台積電日本熊本廠二○二二年四月動工,二○二三年十二月才完工,二○二四年二月才啟用;且該廠只生產十二/十六奈米晶片,若要生產更先進的二奈米或一.六奈米,以美國亞利桑納一廠的經驗,先進晶片明年肯定「不會在美國生產」。別忘了台積電是上市公司,投資決策是根據市場與股東利益考量,而非由政府指揮。
台積電加碼投資美國千億美元,只占總市值約一兆美元的一成。未來若是分四年投入,平均每年二五○億美元,而台積電二○二四年資本支出實際運用就已有二九七.六億美元,可見其大規模資本支出本是常態,加碼美國投資雖可能影響內部資源配置,但無損全球先進晶圓製造的優勢,何況此舉已在地緣政治和美國關稅壓力下贏得先機。
在這場半導體與地緣政治的論戰,突然冒出一大堆假專家,比起這些人,承認自己不懂且願意學習的,反而更值得尊敬,但這種人是在野黨的稀缺物種。
(作者是資深媒體人、企管博士候選人)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