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星期來,國際餘波盪漾,川普下令減輕對俄羅斯制裁,暫停軍援烏克蘭。澤倫斯基表明:已準備好在川普「強而有力的領導下」,致力實現持久和平。在地緣政治劇烈動盪的今天,不宜鐵口直斷變化的終點。最糟的劇本是,不管外面的翻天覆地,自己人網內互打。比較好的劇本是,大家休戚與共、集思廣益,如何應對不測風雲,攜手度過風險。(法新社檔案照)
半個月前,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國家杜馬(下議院)稱:習近平將在五月九日「勝利日」之際訪問俄羅斯,而普廷將在抗日戰爭勝利八十週年之際,在八月底至九月初訪中。從烏俄戰爭到川普向普廷示好,中俄友誼無上限,會出現裂痕嗎?聯大譴責俄侵烏三週年決議案,美國與傳統盟友分道揚鑣。於是,川普正在推動「反向尼克森」路線,由「聯中制蘇」轉向「聯俄制中」,利弊得失的分析都有。
二月二十八日的「白宮二二八」,地緣政治轉彎跡象更明顯化。白宮一場直播,把過去一段時間,美國傳統盟友的疑慮,具體表現出來。這個插曲,對烏俄戰爭會有什麼影響,可能很快就看得到。然而,過去半個世紀的地緣景觀,會被怎樣的新面貌取代,未必那麼快看便知分曉。克里姆林宮發言人的話值得玩味:「(美國)新政府正在迅速改變所有外交政策配置,這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的願景相符。」
「一場偉大電視秀」之後,澤倫斯基在歐洲獲得回響:「挑戰將由歐洲人來承擔。」歐美的分歧,因為這起外交災難,更加令人憂心。在此之前,關稅戰火由中國蔓延至盟友,清理烏俄戰場牽就俄羅斯,模糊了川普政府專注印太、對付中國的戰略轉移。川、澤交鋒,凸顯了美國及其盟友正站在十字路口,未來的關係樣態還不明朗。正面影響則是,歐洲領袖的倫敦峰會,回應了川普之「烏克蘭的安全保障應由歐洲負責」,承諾在安全方面投入更多經費,並組成聯盟捍衛烏克蘭的停火協議。
美、烏領袖在白宮,打開天窗說亮話,歐洲領袖聲聲入耳。有些保持沉默的國家,其實也不是局外人,包括台灣。因為,美國是自由世界領導者,如果她出現了價值位移,盟友的思考必然產生連動。舉個例子,拜登時代,大力挺烏,二○二三年四月,馬克宏在結束訪中返國專機上稱:歐盟應避免因為台灣問題捲入中美之間的衝突,必須維持戰略自主,減少對美國的依賴。他還說:目前歐盟最大的風險是捲入不屬於歐盟的危機中,歐盟是美國追隨者,但台海危機升級不符合歐盟利益,不應該跟隨美國的議程或中國的過度反應。當時,馬克宏遭批評迎合中國。如今,馬克宏的「高論」,搞不好出現不一樣的解讀。
根據不同機構的民調,澤倫斯基在烏克蘭仍有過半支持度。川普、普廷既稱,澤倫斯基是「未經選舉的獨裁者」,那便要有一種相關的預期,一旦烏克蘭解嚴選舉,澤倫斯基打了三年的仗,按照政治人物的思考,也會想繼續參選、執政為自己的所做所為辯護。縱使退場,也要留下漂亮的背影。從這個角度來看,白宮電視秀,也許被他視為機會,為自己的政治之路預為鋪陳。果不其然,烏克蘭國內,大部分歐洲領袖,都給了澤倫斯基溫暖。可以想像,假設舉行大選,澤倫斯基的挑戰者,必須比他更有抗壓能力。不可排除的風險,即,不論在什麼條件下獲得的「和平」「安全」嗎?經過二○一四、二○二二的「勝利」出擊,普廷會不會有下一個驚人之舉?
上任才一個多月,川普效應會如何發酵?現在言之過早。美國,共和黨,民主黨,可能看法不同。跨大西洋,歐美可能看法不同。印太地區,同樣百味雜陳。落實到台灣,不確定性也存在。統獨光譜的兩端,現在都各有所思。川普另一個四年的展開,現在才剛剛開始。新冠疫情三年,烏俄戰爭三年,深深改變了我們的世界。未來,川普四年,以及他的接班人,對這個世界的改變,可能不下於新冠疫情、烏俄戰爭。世界準備好了嗎?台灣準備好了嗎?那才是該問的問題。
舊秩序的破壞者?新秩序的建構者?川普的歷史定位,有待未來揭曉。一星期來,國際餘波盪漾,川普下令減輕對俄羅斯制裁,暫停軍援烏克蘭。澤倫斯基表明:已準備好在川普「強而有力的領導下」,致力實現持久和平。在地緣政治劇烈動盪的今天,不宜鐵口直斷變化的終點。機會與風險,常同時出現。未知的風險,籠罩台灣的上空,獨派、統派,利空、利多並陳。最糟的劇本是,不管外面的翻天覆地,自己人網內互打。比較好的劇本是,大家休戚與共、集思廣益,如何應對不測風雲,攜手度過風險。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