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總預算覆議/政院解決僵局 非為大罷免加溫

◎ 吳哲文

面對藍白二黨立院黨團既罔顧正當程序、又欠缺實質充分審議,挾其過半多數強行通過,在立法院懸置將近一個月後、送達行政院時,雖然已知刪除及凍結金額各達二千億元,但依然首度無法精準算出精確金額,不僅影響到許多政府機關的運作及業務,更與大法官釋字三九一號等憲法解釋精神相悖,按正常標準很難逃過違憲命運的今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行政院以窒礙難行為由,向立法院提出覆議,希望立法機關能夠重行審議總預算,藉以修復其憲法及法律層次瑕疵的機會,筆者認為,這既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同時也是行政院在既有制度下,對立法院所能展現的最大善意,而與「為大罷免加溫」沒有太多關係。

但,從藍營自二月十一日院際協調會議、經過十九日朝野協商,乃至於開議至今,面對本次覆議案的反應來看,則很明顯既不認為自己有錯,同時更打算繼續將法制問題政治化,不肯循既有法制來解決問題。

於是,有識者可以看到,在十九日針對既已三讀通過的總預算案,所破例召開的朝野協商當中,藍營代表在一方面好話說盡、宣稱願意盡力協助政院解決總預算案問題的同時,卻也要求行政院不能提出覆議案,否則就是對韓國瑜院長放冷箭,意圖以其歪斜的人情觀念,來與他們在總預算案中,所製造出的法制與違憲問題相抗衡;立院開議後,作為藍營黨團書記長的王大委員,更動輒以「行政院針對高達將近三兆元的歲出提出覆議,既是行政院的惡意,更只是為了為大罷免加溫,配合賴總統搞院際對立、朝野對抗」之類的政治性言語,反擊行政院即將提出的覆議案,實在是毫無悛悔之意。

恕筆者直言,當前政局之所以僵持不下,很難與藍白二黨這一年來透過立院擴權法案、財劃及憲訴等三法改惡,乃至於總預算案,對台灣社會展開全方位焦土作戰的舉措擺脫關係,若藍營仍執意要用政治說詞來處理法律問題,不願意反省並修復損害,則社會民意主動透過大罷免運動繼續加溫的政治手段來回應藍營,也將會是意料中事。

(作者從事服務業、兼業作家)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