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總統在二月十三日簽署了對所有貿易夥伴徵收一項「對等關稅」的行政命令。(路透檔案照)
川普總統在二月十三日簽署了對所有貿易夥伴徵收一項「對等關稅」的行政命令。目前執政團隊正在研究執行的細節,預定在四月一日公佈。很多的美國貿易夥伴對這項政策未來的發展,相當的關注,台灣當然不例外。
首先如何界定「對等的關稅」? 如果美國針對不同的貿易夥伴採取不同的對等關稅,基本上就違反了WTO最惠國待遇(most favored nation, MFN)的條款。因為在這個MFN條款之下,美國如果對某一個貿易夥伴採取了某種(優惠)政策, 那麼所有其他的WTO貿易夥伴都可以要求美國對他們採取同等的待遇(和美國簽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優惠條款排除在MFN之外)。現在美國反其道而行,在對等關稅的設想之下,美國對各國課徵不同的關稅,那麼美國一手主導的世界貿易規則,將完全被川普總統破壞無遺。
目前尚不明瞭,這一項對等關稅是否將取代川普在競選中所說的對各國課徵十%到廿%普遍性的關稅。但是根據學者們的分析, 如果對等關稅真的實施了,那麼美國對世界各國的平均關稅將提高二個百分點。川普曾經強調關稅是一個很好的稅收,可以彌補減稅帶來的財政損失。但是這項盤算,可能有誤。因為關稅提高之後,進口的貨品將會減少。課徵關稅的收入,決定在進口物品的需要彈性,所以不能夠用簡單的增加關稅二個百分點去乘以三兆億進口的數據而達到川普政府所期待的收入。川普總統推崇 William McKinley(一八四三~一九○一)總統任內的關稅措施,甚至於還提到用關稅取代所得稅的想法,但是那是十九世紀美國工業還沒有發達時採取所謂「保護幼稚(infant industry)工業」的措施。此一時也,彼一時也。保護幼稚工業的關稅不會讓美國再度偉大,甚至讓美國更加的孤單 (Make America Alone),可惜川普的團隊當中,沒有忠言逆耳的幕僚向他忠告。
課徵關稅能否如同川普所希望的鼓勵國外的廠商到美國投資設廠?在理論上,有所謂的「tariff-jumping」的投資方式(類似撐竿跳)。但是廠商是精打細算的,如果這些外國廠商敲定了美國對他們進口的需求沒有彈性的話,那麼他們寧可付出關稅,而不一定到美國投資。這可能是台積電所在評估考慮的課題。拜登的晶片法案是胡蘿蔔,川普的關稅是棒子。哪種政策比較有效?讓我們拭目以待。
不同於對鋼鐵和鋁製品的關稅,也不同於對中國個別國家的關稅,川普這項對等的關稅引起了產業界和零售業很大的反彈。對鋼鐵和鋁製品的關稅,因為利益團體相當的集中,而且形成強有力的遊說團體,雖然對消費者增加了負擔,但是產業界的遊說勢力遠遠高過於相對比較沒有組織的消費者,所以這項關稅雖然不合理,但是反抗的程度相對的低。至於對中國單一國家的關稅因為能夠得到兩黨一致的支持,所以在「抗中保美」的政治氛圍下,加碼對中關稅對川普政府是有加分的效果。但是普遍性的對等關稅, 有如亂槍打鳥,驅趕美國的貿易夥伴,而且可能打下的鳥,沒有什麼肉,引起了廣大產業和零售業者相當程度的反彈。
拋開WTO的貿易規則不談, 對等的關稅在執行上將會有重大的困難。關稅的稅率是根據八位數的Harmonized System (HS)產品分類。進口的項目繁多。如果只拿一萬三千欄產品來計算,美國跟超過二百個國家與經濟體有貿易往來,那麼進口物品將會有二六○萬不同的關稅稅率。雖然可以計算出來,但是海關在執行面上,相當費時。數年前WTO 曾經有一個貿易便捷協定(Trade Facilitation Act)的條約,目的就是要減少通關的手續,以促進貿易的成長。現在如果實行對等的關稅,那不是反其道而行嗎?
其次,如何界定對等的關稅?歐盟對進口有附加價值稅 (value-added tax, VAT)。根據一些智庫的評估,如果將歐盟的VAT也算進去的話,美國對歐盟的關稅將增加到十個百分點。大大的影響了跨大西洋的貿易,甚至讓歐盟轉向中國。這種發展是川普總統願意看到的後果嗎?其實共和黨內的建制派也並完全是孤立主義者,這項政策的確值得川普團隊再加考慮,否則將 導致基本盤的崩潰。此外,這個關稅是否包含了「限額」(quota)和政府的補貼。雖然經濟學家可以將限額用估計的方式,計算出「類關稅的限額稅率」(tariff-equivalent of quota)。但是不同國家有不同限額的限制,要在短短的時間內精確的估計出來一套可行的關稅稅率,恐怕難度很高。至於不同國家對不同產業的補貼,那就更複雜了。
因為川普心直口快,並且常常出爾反爾。目前很難預測最後的對等關稅如何實施。比較有可能的是先抓住幾個對美國貿易順差比較大的國家,針對幾項重要的產業部門下手。二月十八日川普再度聲明要對汽車和半導體進口扣廿五%的關稅,最近三年美國從台灣進口的半導體產品(HS 8541, 8542),只佔美全部半導體進口的十三%,所以如果真的對半導體的關稅,關稅收入也不大。而且將是中下游的廠商承擔。
就台灣而言,因為台灣對美國在二○二四年享有了將近七四○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而且他曾說「Taiwan is very rich。」 所以被盯上的機會蠻大的。那麼台灣當局就應該檢討其對美國進口關稅的稅率以及對某些美國產品進口的限制,這是一個台美貿易談判之前,所必需準備的功課之一。
川普政府很在意雙邊貿易的逆差,甚至對貿易額並不大的產品只要有貿易障礙,也會斤斤計較,那麼台灣可以針對這些可能的情境進行沙盤推演,充分的準備和美國進行實質的談判。
小國無外交,這句話是不正確的。台灣在半導體尖端產品上,有其舉足輕重的地位。應該利用其高科技產業在地緣政治上的角色,善於應用和台有來往的美國中下游廠商,成為化敵為友的助力,作為談判的籌碼,準備好如何Give and take,因應川普交易式的外交手段,以確保國家的最高利益。這樣才是一個雙贏的局面。我們相信賴政府的團隊有這個能耐去應付變局,而且如賴總統所說的亂中得利。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