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台灣不是烏克蘭 台美是利益共同體

◎ 李立聖

近日,烏俄戰爭停戰談判引發國際關注。川普認為烏克蘭安全問題對歐盟影響更甚於美國,然而美國卻在援助規模上遠超歐盟,因此美國向烏克蘭提出以控制其五十%稀土資源,作為美國持續提供援助的交換條件。這些舉措顯示,烏克蘭並非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國因此要求付出更多利益以換取援助,或希望歐盟承擔更多責任。

相較之下,台灣在美國的科技、經濟和軍事利益中佔關鍵地位。科技方面,台灣擁有領先全球的半導體產業,尤其台積電在兩奈米等先進製程的主導地位,使其成為美國AI與軍事科技發展的重要供應鏈環節;美中在AI領域激烈競爭,台灣的高科技企業群對美國的AI發展更是不可或缺。在軍事方面,台灣因地緣戰略位置成為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一環,使台美合作日益深化。據《二○二三財政年度國防授權法》,美國軍事顧問已開始長駐金門與澎湖的兩棲指揮中心,與台灣部隊定期進行訓練演習。去年年底美國國會通過《二○二五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的「台灣安全合作倡議」,授權美國國防部提供三億美金,以增強台灣的防禦能力,其中更建議邀請台灣參加二○二五年的環太平洋軍演,以強化雙邊軍事合作。

然而,在川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下,美國以「利益交換」取代「民主價值」作為同盟標準。川普多次批評台灣「偷走」美國半導體業務,並威脅對台灣產品徵收關稅。為了平衡雙邊貿易,台灣正考慮增加自美國的進口,例如購買美國的液化天然氣,亦評估擴大農產品採購、強化與美國在軍工產業供應鏈的合作,以展現雙方在戰略產業上的互補性。同時,台灣為展現自我防衛的決心,賴總統日前召開國安會議後表示,將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的三%以上,旨在向美國展示台灣捍衛自身安全的決心,並深化與美國的軍事合作關係。以上正反應台灣向美國釋出「利益同盟」的訊號。

總體而言,台灣不同於烏克蘭,台灣的發展跟安全,與美國的核心利益密不可分。在川普政府的執政下,台灣需要積極調整政策,展現與美國利益的一致性,以確保獲得美國直接和持 久的支持。台美作為利益共同體,不僅應深化軍事與經濟合作,也應在供應鏈安全、新興科技、網路安全等領域建立更強的聯盟,以確保雙方在未來全球競局中維持優勢,並共同應對區域與國際挑戰。

(作者為政治工作者、師大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