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昭仁
台積電的晶片製造是很繁複的製造過程,除了製造技術不斷升級外,產品良率是成功因素,試圖橫的移植晶片製造不會成功,政治力介入更不會成功,以中國為例,花大量資金,違反商業與市場機制,一切徒然無功,沒有成效就是一個例子。
晶片製造成功要有許多因素齊聚才能成功,市場機制,工作文化,工程素質,產業鏈配合,還有更多隱含因素才能造就成功的晶片製造。因緣聚會,台灣剛好具備了所有的條件,才得以成功,橫的移植,離開台灣,其他地方的條件不夠齊全,就難以成功。台積電只能根植台灣才會成功,橫的移植成為美積電,它就不會成功。
過去韓國三星曾經是台積電的強力對手,後來韓國政局動盪,牽連到三星的管理經營,三星就此沒落,沒有競爭力。
美國一向是以信任為基礎的溫暖國家,如果新領導人以使用者付費為新的國際秩序準則,台灣非常願意遵循這個準則,不管是增加國防預算或是付費給美軍駐紮都可行,至於晶圓製造公司經營議題仍然必須符合商業與市場機制,否則南橘北枳不會成功,最後徒勞無功。美國是自由經濟的典範,這個道理不難理解。
INTEL曾經如日中天,二十年來每況愈下,這幾年好幾次也曾試圖振作反超,結果都失敗收場,工作文化是失敗主因之一。美國想確保先進晶片產品與技術,有許多方法,但都必須符合商業與市場機制,否則都是徒然!
(作者是會計師)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