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戰爭將屆三年。(路透)
烏俄戰爭將屆三年,川普、普廷為主的停戰談判,儼然把烏克蘭與歐洲邊緣化,美歐戰略分歧有加深之勢。新版川普,在商言商,六親不認,朋友與敵人的界線,相當模糊。川普不把傳統盟友當朋友,普廷、習近平、金正恩也不是你死我活的敵人。甚而,專制領袖在川普眼中,反而是比民主領袖更容易打交道的朋友。共同之處則是,大家都是他的交易對象。
日前,前總統蔡英文指出:台灣每一段時間都有不同的挑戰,她執政八年也有很多挑戰,賴總統執政這段時間也面對新的挑戰,尤其是全球的局勢,確實是在變化當中,八年執政給台灣打下基礎,但不表示台灣永遠就不會有挑戰。她說:將來的挑戰比過去八年還要困難。不過,一年來的朝野僵局也印證,小英八年打下的基礎,還是不無有待加強之處。賴總統,突破本土政權連三屆執政魔咒,但,總統得票未過半,國會席次在野黨過半,也創下新的紀錄。或許,這是蔡、賴的歷史共業吧。
上週,白宮發布新聞稿,回顧川普當週各項政績,其中列出「台灣在川普關稅措施下承諾擴大對美投資」。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網站,刪除「不支持台灣獨立」,新增期待兩岸分歧能以「不受脅迫、兩岸人民都能接受的方式」解決。AIT加碼:「中國是當前對台海和平和穩定的唯一且最大威脅。」在此之前,賴總統召開國安高層會議後宣布:新的一年政府將優先編列特別預算,讓國防預算達到GDP三%以上的目標;將由行政院全面盤點台美貿易合作的機會,擴大對美國的投資與採購,促進雙邊貿易平衡;政府也將強化台灣企業增加對美投資的輔導與鼓勵,推進台灣產業的全球布局與壯大。他還率先倡議,「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非紅供應鏈),以因應川普對台積電之緊迫釘人。此事顯示,儘管面對藍白紅複合性挑戰,賴總統的執政核心價值未受影響,致力於穩定掌舵「台灣號」向前行。
過去一年,藍白紅聯合作戰,以立法院為戰場,意在掏空中央、弱化台灣抗中能量,形成一種「反獨促統」的慣性滑行。在台灣內部,藍白使出連環招數,目的是框限本土勢力,令其贏得大選卻無力執政且招致民怨。中國,真正的司令部,看不見的手伸進台灣,同時在外部增強軍事、外交脅迫台灣的力道。美軍印太司令部司令帕帕羅警告:中國在台灣周邊的活動,不僅是單純的演練,而是在進行武統台灣的實戰預演。「經濟學人」報導:過去十八個月以來,北京積極向全球南方國家施加影響力,目前已有七十個國家公開表態支持中國以任何手段統一台灣。二○二七前做好侵台戰爭準備 ,習近平的「國家完全統一」,必須視之為「行動」而非「口號」!
最近,烏俄停戰進程,堪稱「後烏俄戰爭」時代國際政治的起手式。「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又成為鼓吹「疑美論」者的口頭禪。事實上,本月初,川普與石破茂高峰會,雙方強調維護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這是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的要素,並敦促兩岸問題和平解決,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片面改變現狀的企圖,兩位領袖也表明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美日安保,依舊是印太之錨。烏克蘭,台灣,乃是川普政府地緣優先與美國優先的取捨,兩者之間比較像是赫格塞斯所形容的:歐洲盟友必須承擔自身安全責任,美國今後優先要務是對抗中國,因為中國「有能力和意圖威脅我們本土和印太地區核心國家利益」。當然,台灣也要注意,將近兩年前,馬克宏所謂的「歐洲要避免因台灣議題被捲入美中衝突」,會不會在歐洲發酵?
「疑美論」,最明顯的盲點在於:美國不可靠,所以要與中國和平相處,潛台詞是接受同屬一中、終極統一。陷阱在於,承認同屬一中而滑向完全統一,將陷台灣於萬劫不復的境地。香港,現在正在接受這種厄運,基本人權徹底被一黨專政沒收。值得台灣人民警惕的是,就像去年四月花蓮地震後,立法院會期期間,當月底一批立委竟前往北京,覲見王滬寧、宋濤。這批立委,公僕卻騎在台灣頭家的頭上,只想仿效「李家超們」,無才無德聽話當特首,壟斷台灣的經濟利益。此一危機,並非外來,而是二三○○萬人在二○二四造成的歷史共業。解鈴還需繫鈴人,內外的結不同解法,危機感要有,亡國感不必。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