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聰榮
日本法務省近日宣布,自二○二五年五月起,台灣人在日本的戶籍「國籍」欄位中可以標示「台灣」,而不再強制登記為「中國」。同時,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亦持續遵循政策,允許台灣出生者在文件標示「台灣」,而非「中國台灣」或不符台灣現狀的其它名稱。這些政策的改變,不僅反映國際社會對台灣人民身份認同的尊重,也展現台灣在全球格局的重要性正在提升。
台灣擁有民主選舉制度、獨立的政府體系、強勁的經濟發展,以及獨特的文化與歷史背景,這些因素使台灣在國際社會具有不可忽視的存在。但台灣長期面臨中國的政治壓力,導致許多國際組織及國家在正式文件中對台灣的標示採取模糊甚至受限的做法。此次日、美的政策調整,是對台灣現狀的更真實反映,也進一步鞏固台灣作為國際社會成員的地位。這些變化並非單一事件,而是全球對台灣態度轉變的體現。歐洲多國近年在官方報告已採用「台灣」而非「中國台灣」的標示,立陶宛更允許台灣以「台灣代表處」名義設立外交辦事處。這些趨勢顯示,儘管中國在國際上全力施壓,仍有越來越多國家願意尊重台灣的身份認同。
台灣人的國家認同一直是內部討論熱點。各種民調顯示,越來越多台灣人自認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這與國際社會對台灣的認可趨勢互相呼應。當外國政府在官方文件承認「台灣」的名稱,這對台灣人民的國家認同具有極大的意義,也有助於台灣內部建立更強的認同共識。這種改變不止於個人層面,也將影響企業與國際交流。譬如台灣企業在海外註冊時,若能以「台灣」的名義登記,必有助於提升品牌識別度與國際能見度。對於台灣留學生、外籍配偶與移民而言,能在戶籍或文件標示「台灣」,也是身分認同與合法權益的重要保障。
過去許多國家為免觸怒中國,而對台灣的官方標示採取模糊立場。但當世界主要經濟體日本、美國開始尊重台灣人的選擇,將為其他國家帶來示範作用。未來歐洲國家、東南亞國家甚至國際組織可能會在這股趨勢下調整對台灣的標示方式。這也突顯出台灣政府應積極爭取更多國家的支持。外交部及駐外機構允宜利用這些政策變化,進一步推動台灣在國際組織的參與,並確保台灣人民在海外的權利與身份能獲應有保障。
(作者是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台灣師大)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