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癱瘓政府形同殘害人民/預算解凍嚴苛 形同實質刪減

◎ 楊聰榮

在審議二○二五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時,在野黨提出大規模刪減與凍結預算的提案,導致政府機關的運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主計總處統計,本次凍結高達一三八一億元,約占總預算的四.六%,比起過去三年平均凍結一四○億元,暴增幾達九倍。如此超高比例的凍結,已非正常財政監督,而是形同「變相刪減」,政府機關的許多基本運作經費慘遭否決。

此次預算凍結特別針對特定機關和項目,顯示出明顯政治意圖。例如,監察院業務費遭削減九十六%,總統府業務費被凍結七十三%,黨產會預算被砍九十%。此外,大陸地區旅費統一刪減八十%,國外旅費及出國教育訓練費削減六十%,媒體政策及業務宣導費同被刪減六十%。這些刪減與凍結,並非基於機關業務需求而調整,而是以「凍結」手段令部門無法執行職務。

更難以置信的是,多數凍結預算的解凍條件過於嚴苛,難以達成,導致這些經費實質上等同於被刪除。例如,某些機關的凍結款項要求在完成特定立法程序或滿足高度不確定的條件後才能解凍,這無疑是在行政運作上設下重重障礙。當政府機關的經費被變相刪除,政策無法落實,受害的將是廣大民眾,無論是公共服務、國際交流,甚至基本的行政運作都可能受到嚴重影響。

行政院長卓榮泰公開表示,這種規模的預算凍結已超過財政監督的範疇,形同削弱政府運作能力,對國家重大政策推動構成嚴重威脅。他強調,預算審議應該建立在理性與專業基礎上,而非成為政治鬥爭的工具。

此次大規模預算凍結,形同變相刪減,對政府施政與公共服務造成重大負面影響。預算監督固然重要,但過度干預,危及行政部門的正常運作,不僅影響政府效能,民眾權益也會受損。財政審議必須回歸專業與理性,確保政府機關能有效運作,才能實現預算編列的初衷,即服務國家與人民,而非淪為政治攻防的手段。

(作者是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台灣師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