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盧俊瑋
近日國內媒體大肆報導,根據全球資料庫網站Numbeo公布的二○二五年全球醫療照護指數(Health Care Index),台灣連七年蟬聯雙冠,醫療照護指數八十六.五分、醫療照護花費一五九.二分,高居全球第一。然而,這份看似光鮮亮麗的排名,真的反映出台灣醫療現場的真實狀況嗎?
身在醫學中心的第一線,現實遠比這份成績單殘酷得多。長年以來,台灣醫療體系根植於全民健保的低保費、高品質形象,但這背後,是無數醫護人員被長期壓榨、血汗付出所撐起來的假象。政府與媒體以這項所謂的『世界第一』自豪,卻對醫療現場的困境視而不見,甚至以此為藉口,合理化健保總額凍漲、拒絕改善第一線醫護工作環境,導致醫療崩壞危機迫在眉睫。
首先,Numbeo的排名更多是基於民眾的主觀感受,包括醫療人員態度、醫療取得便利性與費用等面向,並非一份專業的醫療品質評估指標。然而,這樣的高滿意度,其實建立在醫護人員超時工時、低薪酬與長期疲憊上。醫護人員猶如『醫療豬仔』般被榨取,無數次為了病患付出更多個人時間,犧牲身心健康,只為彌補健保給付不足所造成的資源缺口。
其次,健保總額多年凍漲,醫院與診所為求生存,只能不斷壓縮成本,這直接反映在醫護人員的待遇上。工時長、風險高、薪資低,導致許多年輕醫師不願投入急診、外科、婦產科等高壓科別,甚至連被認為相對輕鬆的眼科、皮膚科,都沒有什麼人願意留在第一線,人力斷層問題日益嚴重。而基層診所醫師更面臨看診量壓力,不斷以量補價,才能勉強維持生計。此外,健保將許多與醫療本身無直接相關的行政計劃納入健保,卻不增加資源,宛如許願池,實際上是靠壓榨醫護維持。
因此,政府必須正視醫療體系的困境,別再拿這類『世界第一』的評分當作業績,更不可將此作為推卸改革責任的藉口。
醫療照護品質的提升,不該是建立在醫護人員無止境的犧牲上。若以民眾健康為念,就應正視醫療體系的困境,讓台灣的醫療『第一』,不只是表面的光環,更是醫護人員與病患都能安心、健康的真實福祉。
(作者為皮膚科助理教授)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