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普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後,賴清德總統立即召開國安會議。(資料照)
美國總統川普掀起的關稅風暴不斷擴大,二月十三日簽署「對等貿易與關稅」備忘錄,預計對所有貿易往來國家課徵「對等關稅」,以縮小美國去年超過一.二兆美元的貿易逆差;此項被稱為七十五年來,美國貿易政策的根本性改變,近日將會實施。川普形容「對等關稅」,就是「其他國家向美國徵收多少關稅,我們也將向他們徵收相同關稅,不多也不少」。這項措施符合川普彰顯「讓美國再度偉大」理念,但勢必衝擊全球貿易體系。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形同廢除美國為了幫助新興國家或弱勢市場的「最惠國待遇」。衝擊最大的是對美擁有巨額貿易順差的經濟體,包括中國、歐盟、墨西哥、越南、台灣及韓國。中國一直是川普貿易戰的主要目標,對川普而言,美中貿易戰形同「全球經濟主導地位與霸權的爭奪戰」,是美國能否再度偉大的關鍵。然而,在美中貿易戰、疫情中快速發展半導體產業,尤其在先進晶片市場幾近壟斷地位的台灣,卻因為它的非凡成就,成為川普不斷點名批評的對象。在宣布對等關稅政策時,川普再度指控「台灣搶走我們的晶片業務,過去我們有英特爾,這些曾經表現出色的偉大公司,我們要這些業務回來。如果他們沒有將它帶回來,我們會非常不高興」。在簡短的話語中,透露川普欲透過關稅,促使台積電等外國半導體廠赴美投資設廠的強烈企圖心。由此看來,日前有關美國有意讓台積電接手英特爾,以及取消或修改拜登時期晶片法案的大量補貼獎勵,似乎並非空穴來風。這些發展傾向,台灣必須審慎看待。台灣在第一波美中貿易戰時並未受創,反而左右逢源成為贏家,但在川普的新關稅戰中,想要全身而退,顯然並不容易。
國人要化解此一危機,必須了解整個大環境的變遷。首先是川普重返白宮,意味多數美國民眾渴求一位強而有力的領袖人物,重塑傳統價值與捍衛美國利益,不再毫無條件扮演維謢世界和平的救世主角色。從一戰到二戰,再到戰後重建,以及冷戰對峙,至蘇聯與東歐共產集團的崩塌,再到對抗中國、俄羅斯、伊朗、北韓等流氓國家,以及力挺烏克蘭與介入一些區域性衝突,「美國隊長」力抗邪惡,表現英勇,卻消耗太多能量,不再想獨挑解救世人的重責大任。因此,川普的崛起代表,美國開始要求被解救、保護的國家也必須負擔應有的責任。據《紐約時報》報導,多位即將上任美國國防部高級職位的官員,已拋棄了共和黨支持美國擴大海外影響力的傳統,轉向贊成對美國軍隊的海外承諾進行限制。由此看來,台灣必須正視過去以民主自由等普世價值爭取世人支持,已出現本質上的改變。台美關係不再只以共同的民主與普世價值為基礎,將會變得更具有交易性與利益傾向。
關鍵在於,面對以美國利益為傾向的川普政策,台灣應該展現有助美國再度偉大的價值。欣慰的是,在川普提出對等關稅政策後,賴清德總統立即召開國安會議,作出兩項重大決議︰一,要求行政院全面盤點台美貿易合作的機會,未來將透過雙方緊密合作,擴大對美國的投資與採購,促進雙邊貿易平衡;也將強化台美在AI、先進半導體等技術開發及製造方面的合作,從而形塑台美策略性經濟合作夥伴關係的新時代。這是賴總統「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的核心內涵。二,編列特別預算,推動國防預算達GDP三%,凸顯台灣的防衛決心。
在這些努力時,例如台灣在協助美國半導體再起的同時,仍必須維持先進技術的領先優勢,否則可能陷入日本在《廣場協議》、《美日半導體協議》後,競爭力大幅弱化,導致半導體王國崩塌覆轍。再者,台灣半導體所以有今天的優勢,尤其晶圓代工獨霸全球市場,是致力於科技研發與獨創的運營模式所致,並非從美國偷來了的;實際上,美國半導體的IC設計仍領先全球,但製造方面不振,則肇因於美國的薪資成本偏高,與職場規範缺乏激勵製造的誘因,才會將製造部分大量委外代工。美國欲重振半導體與其批判台灣的成就,不如虛心檢討改善製造業的投資環境,方可迎接半導體業回流。其次,在國防經費提升上,雖然壓力來自美國,但是,為應對中共軍力崛起與日益猖狂的侵擾,台灣若不能提升軍備的質與量,將危及自身的安全,而請求美國協防將理不直氣不壯,造成國家生存的危機。
川普再起,徹底落實「對等」,與「使用者付費」原則,以及美國不願被占便宜等理念,係在普世價值之上,加上現實主義元素。這是國際經貿與政治生態的一大轉變,台灣必須適應,不能再將美國對台海安定的承諾視為理所當然,應該展現自我防衛決心。而強化防衛力量,一方面必須揭露中共及其協力者的破壞陰謀;另外,在野黨更須以台灣的安全與民主為念,拋棄仇恨心態,不再散播疑美論,支持提高國防經費,才能使台美關係真正堅若磐石,為全球的經濟與政治貢獻心力。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