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星期專論》川普想從台灣得到什麼?

◎何瑞恩(Ryan Hass)◎何瑞恩(Ryan Hass)

◎何瑞恩(Ryan Hass)

川普希望降低爆發大規模戰爭的風險。儘管他言辭強硬,卻不樂見軍事衝突,也對核武大戰的風險戒慎恐懼。(美聯社)川普希望降低爆發大規模戰爭的風險。儘管他言辭強硬,卻不樂見軍事衝突,也對核武大戰的風險戒慎恐懼。(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之後,在外交政策上的一連串作為,令人眼花撩亂。他施壓丹麥將格陵蘭割讓給美國,威脅要接管巴拿馬運河,敦促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五十一州,片面將墨西哥灣改名為「美國灣」(Gulf of America),還宣布美國兼併並治理加薩走廊的計畫。針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強效類鴉片止痛劑「芬太尼」(fentanyl)流入美國所扮演的角色,川普宣布對兩國進口商品徵收廿五%的關稅(但隨後又宣布暫緩),同時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十%的關稅,因為中國是芬太尼前體物質(precursors)的主要來源。他還宣布要對進口鋼鐵和鋁材課徵廿五%的關稅。

交易達人川普 美國利益優先

川普已經凍結美國對外援助,並宣布裁撤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的計畫。他一上任就簽署退出巴黎氣候協定(Paris Climate Agreement)和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行政命令,也不再參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Council)。

至於台灣,川普威脅對輸往美國的半導體晶片,徵收高達一○○%的關稅。他還敦促台灣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並為美國提供保護支付費用,將這種關係比擬為保險公司及其客戶之間的契約。

這一系列行動和威脅,讓許多西方新聞媒體感嘆,川普習慣對待盟友比對手更苛刻。美國政治新聞雜誌《Politico》發表文章,將川普描述為親中派人物,指出他曾經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他的就職典禮,還試圖保護中國短影音平台TikTok繼續在美國營運,都是他與中國為善的例證。

前述種種引發了一個問題:川普真的是親中派嗎?更深層次的疑問則是:川普到底想要什麼?

首先,川普既不親中也不反中。他不是民主的倡導者,也不反對專制。川普不是一個意識形態者。他自始至終就是一個交易達人。他深信美國人數十年來,都被世界上其他國家「佔便宜」,他必須糾正過去的錯誤。他認為,將美國的利益置於首位,是他的責任。

在二○二四年的總統選戰中,川普在中國議題上表明的立場,大體反映了美國選民的普遍情緒。儘管川普往往誇大其詞,偶爾還會前後矛盾,但在中國議題上,川普始終強調三個主題。首先,他向美國人民保證,他會對中國態度強硬。第二,他自誇知道如何與習近平談判,而且會比前總統拜登,或是代表民主黨與他競爭的前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做得更好。第三,他矢言讓美國遠離戰爭。

69%美國人 認同避免與中開戰

川普的這些立場,反映了美國人民對中國的若干真實看法。首先,美國民眾現在對中國的觀感,已經比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天安門廣場大屠殺事件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為負面。無論正確與否,許多美國人將失業和因為芬太尼相關死亡案例,以及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而痛失摯愛,歸咎於中國。但與此同時,美國人對中國的首要關注,卻是避免爆發軍事衝突,似乎有點自相矛盾。根據美國智庫「芝加哥全球事務委員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所做的民意調查,六十九%的美國人認為,避免與中國開戰,應該是美國對中政策的首要目標。

從更宏觀的層面來看,我認為川普的施政理念,可以歸納為三大主軸。首先,川普希望為美國勞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川普是一個「工作民族主義者」(jobs nationalist)。他希望在美國為美國勞工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他認為,更多的工業生產對建立社會凝聚力,以及避免美國中產階級的空洞化至關重要。他還認為,更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是美國免於中國脅迫或侵略不可或缺的要件,因為中國擁有龐大的工業產能。基於這些原因,川普的目標不是將供應鏈「友岸外包」(friend-shore)到越南、墨西哥、泰國或台灣等地。他的優先目標是將生產「回流」(re-shore)到美國。

其次,川普希望對進入美國的一切,進行更嚴格的管制,無論是人員還是商品。川普曾向支持者承諾,他會阻止無證移民和非法毒品流入美國。川普的國家安全顧問瓦爾茲(Mike Waltz)將管控邊境安全,列為美國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標。

第三,川普希望降低爆發大規模戰爭的風險。儘管他言辭強硬,卻不樂見軍事衝突,也對核武大戰的風險戒慎恐懼。他可能會尋求北京的支持,設法終結烏克蘭衝突,並降低和北韓及伊朗開戰的風險。

讓美國再次偉大 台不可或缺夥伴

這一切意味著,台灣要想打動川普,光是訴諸共同的價值觀、民主理念,或是對中國的一致敵意,可能收效甚微。儘管如此,對於川普企盼在先進製造業領域恢復美國實力的願景,台灣仍然是可以提供助力且不可或缺的夥伴。如果台灣的領導階層希望與川普及其顧問群建立更多聯繫,他們可以透過強調台灣目前及未來對美國工業擴張的貢獻、對自身防禦的承諾,以及負責任地管理兩岸緊張關係的能力,尋求有利的契機。

(作者何瑞恩為美國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中國中心主任、辜振甫暨辜嚴倬雲台灣研究講座;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