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不宜普發現金一萬/超徵稅收應支持國家建設與償還國債

◎ 汪志堅

在政府努力下,台灣經濟持續成長,去年稅收超增五二八三億元,在野黨提出普發現金一萬元以討好民眾,雖能贏得部分民眾短期支持,但卻無長遠願景,絕非良策。討好民眾容易,但堅持採行對國家有利的政策,才是負責任的政府應為之事。

支持在野黨的政論節目,必會藉此攻擊政府不發現金就是不苦民所苦,用各種似是而非的論述混淆視聽。並用「昨是今非」來攻訐。誠然,疫情期間的消費券及疫情結束時的普發現金,對當時小型零售業產生振興效果。但後疫情時代,各國因通膨而造成物價上揚,如何避免過度通膨而造成物價過度上漲,已是各國當務之急,此與疫情嚴峻時期、零售業緊縮的狀況,完全無法同日而語。

歐美正設法控制通膨與物價上揚,台灣豈能反向操作,用普發現金去增加通貨發行? 如此昧於國際經濟情勢,訴諸民粹,鼓吹發現金,實不足取。該做的是,讓政府趁著稅收好轉,加強國家建設的投資,提升交通建設等各項基礎建設、強化民生、加強國防建設、健全安全防衛。許多早就該做的政策,正須趁稅收好轉之際加速辦理。

此外,國家的債務結構及隱藏性債務支出,也應趁此機會改善。除了償還國債,讓政府財政結構更加健全,也應趁此機會,透過增加提撥以改善財務結構的方式,緩解勞保、退撫基金、健保的財務缺口,讓這些隱藏性債務所衍生的壓力得到舒解。健保點數過低而造成醫療人員血汗工作及醫療機構虧損的問題,也可面對解決。

為了國家的長遠發展,朝野都應展現前瞻高度,政府應勇於向討好民眾的普發現金訴求說「不」,正確的決定通常是艱難的,但歷史會記得政府為了國家長遠發展而做出的努力。(作者為台北大學教授)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