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聰榮
台灣社會針對受中國影響的立法委員掀起大罷免行動,這不僅是對個別政治人物的問責,更是對台灣民主制度的捍衛。多個公民團體已向選舉主管機關提交罷免提議書,目標直指被認為與中國關係密切的國民黨立委。
中國對台灣政治的滲透從經濟利益交換到資訊戰術,無所不包。透過經濟誘因,中國著手影響台灣的政治人物,使其立場向北京傾斜。且透過社交媒體散佈假資訊,分裂社會,削弱民眾對民主制度的信任。
面對這些挑戰,台灣公民展現高度警覺性。罷免行動正是針對受中國影響的政治人物表達不滿與抗議,不僅針對個別立委,更傳達出對抗外來干預、維護國家主權的強烈意志。
但罷免非易事,根據台灣《選罷法》,罷免須經提議、連署與投票三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嚴格的人數門檻。即使如此,民間團體仍勇敢推動,顯示出失去民主價值的危機感與決心捍衛。
罷免行動並非政黨對立,而如企業家曹興誠所言,這是「反共剿匪,清除內奸」的行動,旨在捍衛台灣的民主與自由。在關鍵時刻,台灣民眾應持續關注政治動態,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透過罷免投票,向受中國影響的政治人物傳達明確信息:台灣的民主與主權不容摧殘。
針對受中國影響的立委的罷免行動,象徵台灣社會對民主價值的堅守,唯有全民參與及監督,才能確保台灣民主制度免受外來干預而持續穩定發展。
(作者是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 任教台灣師大)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