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前綠」政客集結中?

最近,藍白國會之亂,造成政治僵局。「前綠」政客看到機會來了,似乎有一種集結現象。他們意圖何在?有待未來揭曉。(資料照)最近,藍白國會之亂,造成政治僵局。「前綠」政客看到機會來了,似乎有一種集結現象。他們意圖何在?有待未來揭曉。(資料照)

台灣的政治色彩學,顏色來分有藍綠白,各自又有深藍淺藍、深綠淺綠、深白淺白。深白淺白,到底有沒有差別?要看個人的眼力。十年前,素人從政標榜墨綠,藍營罵他皇民後裔。結果,從墨綠到兩岸一家親到藍白合,色調變化最快最多樣。這的確是一種能耐,一如他創立的政黨,池小變色龍特別多。反倒是,藍營變色龍,就比例而言,人數較少。這不是因為價值之交,而是藍營乃台灣的「深層統治者」,從酬庸到司法,留在藍營不得志,好處仍比壞處多。

千萬不要認為,變色龍是民眾黨的專利,雖然八白委不乏這種案例。稍加注意,不難發現,綠營,也是變色龍的產區。曾幾何時,在綠營時高喊愛台灣。後來,因為各種原因,華麗轉身專門批評愛台灣。這樣的人,不是深綠淺綠,而是「前綠」。這樣的人,從黨外受難者到縣市長、立委不勝枚舉,從新聞版面、談話節目,不難看出哪些人在名單裡面。尤其是,每逢選舉,這種人就會更賣力演出,打著綠旗反綠旗,唯恐年輕人不知道他們是「前綠」。還好,他們的觀眾,只有藍白紅,綠色力量支持者不把他們當一回事。這也是綠營的一大特色,所謂的「前綠」政客,不論當年有什麼豐功偉業,一旦背離綠色路線,帶不走綠色核心支持者。正因為這樣,「前綠」如果不甘寂寞,只能鎖定藍白紅觀眾,因為綠色支持者都把他們當作空氣。

「前綠」政客,從前人在綠營的時候,統媒中媒視之如寇仇。自從華麗轉身之後,他們瞬間成為統媒中媒的寵兒。對統媒中媒而言,這種人的剩餘價值,並不是靠行藍白紅能帶來多少票,而是拉黑本土政黨、政權的形象,一如禿子罵和尚。殊不知,那種人對綠色力量,構成不了什麼傷害,頂多就是蚊子嗡嗡叫。反而是,秉持綠營核心價值,不時提出一些針砭,那樣的人才有批判力道,很像本土政黨、政權的防腐劑。因為那樣的批判角度,即使乍聽之下不順耳,但稍加想想也就是恨鐵不成鋼,而不是胳臂往外彎。

最近,藍白國會之亂,造成政治僵局。本土政黨、政權,雙少數執政相當被動。似乎看到機會來了,「前綠」政客似乎有一種集結現象。他們意圖何在?有待未來揭曉。有人認為,他們成不了氣候,無法受到主流民意青睞,這一點沒錯。但細加思考,也不可大意。小笠原欣幸認為,尋求連任的賴清德,對手將是在野黨共推的組合,二○二四未完成的藍白合,可望在二○二八實現。此一分析,相當合理。現在的藍營,越來越被中共套牢,疑美、反美、親中、投共,在台灣的民意市場,失去單獨勝選的能耐。所以,藍營必須仰賴白營,撈點無力吸引的投票族。藍白合,最大的作用在於,遏阻綠色板塊擴大。然而,藍營染紅,白營涉貪,二○二八藍白合,不見得是二○二四的藍加白。在這種情況下,所謂的「前綠」就有其戲份了。

「前綠」政客,有些已經「認祖歸宗」,超越藍綠投共了,有些則待價而沽,儘量拉抬自己的投共籌碼。當然,北京也樂得籠絡「前綠」政客,「只要放棄台獨立場,對話交往就可以進行」。統戰分化,其此之謂也。兩者之間,眉來眼去,那些操作也許會在二○二八出現交集。於是乎,二○二八,「前綠」政客一呼十應,形成假象輿論的「以綠制綠」,儘可能擠壓本土候選人,對藍白合多少有點作用。萬一出現「前綠」候選人,以紫亂朱更加熱鬧。北京所期待的大選結果,實現的機會可能更大。

於是,有「前綠」聲援柯氏弊案:民進黨說要抗中保台,但台灣拿什麼跟大陸比,要比民主、自由,現在沒有民主、沒有自由,拿什麼跟大陸比?有前綠批評大罷免:若是真的到了第三關罷免投票,會勞民傷財一陣子,結果效果還是原地踏步,所有努力就都是白努力,且還造成社會被撕裂、花了一堆錢,對岸搞不好就趁虛而入。恩怨、偏見加上去脈絡化,避而不談國民黨議員開挖、提告京華城案,以及造成政治僵局的始作俑者。那些「前綠」政客,到底是向藍白交心,還是別有表忠對象,令人好奇不已。而那個表忠對象,似乎也正在尋覓,具有足夠象徵意義的「前綠」協力者。本土勢力,經過白色,再來「前綠」,持續瓜分,「非綠」板塊逐漸擴大,正是瓦解綠營、反獨促統的「新時代」路數,深值國人警惕。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