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聰榮
罷免行動成為公民社會的焦點,各地民眾積極參與連署,展現台灣公民社會的高度活力與成熟意識。「大民主時代行動論壇」不僅是一場集會,更象徵台灣民主深化的重要一步,體現出公民力量的崛起與民主價值的堅守。
觀察草根民主力量的崛起,可以看到論壇現場的熱烈參與氛圍,顯示台灣公民對政治參與的積極態度進一步成熟。這些自發性的行動反映基層公民力量的崛起,民眾不再只是政策的被動接受者,而成為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的主體。
草根民主的成長促使公民意識覺醒,並加強對政府施政的監督,為台灣政治環境注入了新的活力。民眾通過和平集會與理性討論表達訴求,展現台灣民主制度的健康運作,也突顯公民力量在塑造政治環境中的重要性。這種下而上的動能,不僅是民主深化的表現,更是對全球民主發展的範例貢獻。
在探討跨領域對話的價值,我們發現此次公民團體的行動帶動了各領域的公民運動的串聯。包括曹興誠、翁達瑞等專家,中台灣教授協會發起學者連署,法律界醫學界等專業人士的支持,針對民主發展與公民參與展開跨領域的討論。這種多元觀點的碰撞,有助於釐清民主發展面臨的挑戰,並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公民運動串聯的對話過程強調了學術、實務與民間意見融合的重要性,為台灣民主的進程提供全新視角。專家與公民的互動激發了集體智慧,還有效凝聚共識,強調多方合作的重要性。跨界合作為台灣的民主進程提供了支持,幫助全社會更全面地審視未來的發展方向。
從多重啟示與民主深化的角度來看,這場行動對台灣民主發展帶來了深刻的啟示:公民自主參與的力量使下而上的草根行動不僅使社會監督機制更加健全,還讓人民透過具體行動體現對公共事務的高度關注。
罷免制度的民主功能作為合法的監督工具,提供人民對公職人員施政予以制衡的機會,進一步彰顯民主機制的靈活性與可操作性。理性對話與多元參與的意義通過創建理性平台,更多不同背景的人士得以參與公共決策,促進民主治理品質的全面提升。
展望台灣民主的未來,本次行動展現出台灣民主正邁向更成熟、多元的階段。公民以和平集會和理性討論的方式表達意見,彰顯對民主制度的尊重與珍惜,同時也為社會創造了健康的公共討論空間。
期待更多人參與民主進程,無論是通過實踐草根行動,還是參與公共對話,這些努力都將鞏固台灣的民主基石。面對國際局勢的挑戰,台灣的民主價值將持續深化,並在公民的共同努力下穩步向前。唯有全民攜手合作,民主理想才能真正落地,成為台灣立足世界的重要力量。
(作者是中台灣教授協會理事長,任教台灣師大)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