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五院共議國政 賴總統啟動破冰「憲政時刻」

◎ 林子堯

賴清德總統將在十日召集五院院長,於總統府商討國政。這是總統首度引用憲法第四十四條條文規定,與五院院長一同開會。憲法第四十四條是憲法賦予專屬總統的權力,過去陳總統、馬總統都想引用不成,賴總統首次引用成功,應當把握難得的憲政時刻(constitutional moment),做出對國家有利的政策討論,並可考慮將此憲政平台常態化,讓總統有更多正式的場域能夠處理國政。

雖然根據憲法,現行國家最高行政機關是行政院,但總統仍會依據對特定政策的急迫性,組織任務型編組的單位。例如蔡英文總統上任後,便在總統府成立年金改革國是會議、司法改革國是會議,而開會地點也沒有特定拘束,年改有在行政院,司改有在司法院,只要能處理問題,不必拘束在總統府,重點必須要能開會。

賴清德總統在去年六月,已在總統府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三個任務編組的目的皆為國家發展擬定戰略。換言之,這三個單位都是處理國家長期的戰略任務,但眼下行政、立法權的衝突,已經外溢至司法、監察院,更有急迫性成立任務型編組來加以處理,甚至補足憲政規範的漏洞,讓總統決策更為制度化,也可改善朝野氣氛。

由於我國憲政體制是半總統制,同為半總統制的法國總統是能主持內閣國務會議,但我國總統在相近的憲政體制下,僅能藉由黨政平台或是黨內會議、國安會議來處理國政。這些會議在行政、立法一致政府時期,可運作無礙,但當行政、立法所屬的多數黨不同時,僅根據既有平台處理政務便有所不足。因此,應當發揮總統府任務編組的功能,在有司改、年改國是會議的前例下,總統也可成立院際協調平台,會議地點可因議題不同,而在不同地點開會,必要時也可按國是會議模式,邀集內閣部會首長、政黨代表共同列席會議,以此來增加跨黨派溝通機會,化解朝野僵化對立的局面。

總之,這是朝野對立破冰的憲政時刻,希望朝野各界放下權力的魔戒,務必要正視國家機關因為預算不足而遭癱瘓,甚至連釋憲都做不成的危機,其危險程度比司改、年改都要急迫。若各界對修憲尚無共識下,五院院際協調平台於總統府常態編制,將是走出憲政危機的唯一解方。

(作者為台大政治系博士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