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志堅
公民團體發起立委罷免行動,起因於藍白立委不當立法,特別是荒謬的預算刪減與凍結,導致施政困難,引發全民不滿。罷免聲勢迅速擴大,顯示民意洶湧。
罷免門檻高,通過罷免需選民高度共識,對於面臨罷免危機的藍營立委而言,唯一的自保之道便是調整立場,回應選民訴求。然而,藍營高層在面對這場罷免危機時,卻選擇反制,對綠營立委提出缺乏正當性的罷免案。值得注意的是,綠營立委在立法院屬少數派,無法主導立法,儘管綠營立委們試圖挽救混亂局勢,但受限於席次劣勢,往往無力回天。基於此,選民對於罷免綠委的提議並不買單。
今年的中央政府總預算審查過程荒腔走板,預料行政院勢必提出覆議。低劣的審查品質已成為全民共識,也成為「大罷免」聲勢高漲的主要原因。當前最可行的解決方案,便是接受覆議、重新審查預算。值得強調的是,接受覆議並不代表無條件接受行政院版本的預算,而是同意對預算進行合理的重新檢視。在這個過程中,預算刪減與凍結仍然可以進行,但應基於合理性,而非基於政治報復或意氣用事。立法院的職責是為人民把關政府預算,而非癱瘓政府運作。
目前立法院的席次分配呈現「朝小野大」的格局,藍營黨團的如意算盤是讓覆議案走完程序,最終仍維持原案。然而,藍營黨團沒有言明的是,面對罷免壓力,每位藍營立委都必須向自己的選區選民交代,當罷免團體質疑時,這些被提案罷免的立委必須親自解釋,為何要刪除或凍結某些預算。
罷免案不同於一般選舉,每一個罷免案都是獨立的,遭罷免提議的立委須針對在立法院的行為作出具體說明,說明其作為是否達到了應該被罷免的標準。對於面臨罷免危機的立委而言,最明智的選擇就是與不當立法舉措劃清界線,向選民表態不支持這些不合理的立法決策。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若盲目支持藍營黨團的不當立法,最終難以向選民交代的,是這些立委自己。藍營黨中央與立院黨團不需直接面對選民,但個別立委卻無法迴避選區壓力。
若要避免大罷免、保住政治生涯,當務之急便是同意立法院覆議案,允許重新審查今年的預算,如此才能確保政府施政不受阻,立法院運作不至於停擺,也給國家一個機會。藍營黨中央口口聲聲強調要推動「民生法案」,但最重要的民生法案,正是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解鈴還須繫鈴人,唯有個別立委願意調整立場,不再盲從支持荒謬的立法決策,大罷免的風暴才可能緩和。
(作者為台北大學教授)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