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基督徒吳春城 還記得信仰嗎?

◎ 李立聖

吳春城從政前就致力推動「狀世代」議題,成立多家相關企業、民間社團,並註冊多項相關商標、取得政府標案。當上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後,他將這些與「狀世代」相關連的公司及社團轉由家人接手經營管理,用家族運作方式完成表面的經營管理轉移。然而,他在立法院針對該領域政策頻繁提出質詢與要求,此舉不免引起外界對其是否真正迴避利益衝突的疑慮。

儘管轉移經營權看似有進行表面的利益迴避,但吳春城過去對該領域投入甚深,加上家族成員管理與政府標案之間存在的關連,很容易認為他藉由公職身份間接影響政策制定、從而讓家族企業與社團受惠,這在倫理層面已違背政治人物應以大眾利益為先、避免私人利益滲透公共決策的原則,也損害立委的公信力與透明度。

更令人驚訝的是,吳春城也是長老教會信徒,並擔任長老教會馬偕學校法人董事。對教會而言,「誠信、透明與公義」是信仰的核心價值,教會期望其領袖在各項事務能成為社會道德典範,展現信仰品格與好見證。教友從政若在處理私人或家族利益、與公共政策之間的界線上模糊不清,則信徒與社會大眾勢必質疑,此人是否利用政治身份為特定利益牟利,進而對教會與學校的公信力造成負面影響。

從教會的立場看,吳春城未能妥善迴避與家族企業間的利益關係,可能讓人懷疑教會與學校內部治理是否也受此牽連,甚至誤解為教會默許或縱容此行為。這不僅影響信徒對教會見證的認同,也損害教會在社會大眾中的形象與公信。所以,教會領袖兼任與政治相關的職務時,更應加強透明機制,明確區隔個人、家族與公職利益,並採取必要的利益迴避措施,以確保在任何政策決策中,都不致出現利益混淆或不當干預的可能性。

吳春城的爭議除了政治人物應妥善處理私人利益公共利益關係,更觸及信仰與倫理的敏感議題。政治人物應堅守為公眾服務的初衷,遠離可能影響公共決策的私人因素;而作為教會及學校董事的一員,更須以身作則,確保透明、公正,才能真正體現基督信仰追求公義與誠信的價值觀。唯有如此,才能獲得信徒及社會的信任與支持,不愧對教會與信仰。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政治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