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明輝
習近平一月六日在中央紀委四次全會指出「腐敗存量尚未清除,增量還在持續發生」,揭示中共反腐十二年來的困境。從習講話清晰看出,腐敗會成為中共痼疾,源於中共權力結構本身。
自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經濟高速成長,中共一黨控制行政權力和資源分配權力,致貪腐成為常態。這種現象在十八大之前長期累積,形成龐大的「存量腐敗」。存量腐敗之廣泛,幾乎每個官員都可能捲入。即使高壓反腐,仍有大量舊案被翻出,暴露存量問題的複雜。腐敗問題不僅是過去的遺留,而是持續增長。當前「增量腐敗」主要源自權力運作黑箱化和缺乏監督機制,只靠中紀委監督,存在制度上的盲點。無論是國有企業、地方政府或軍隊,權力高度集中卻缺乏透明分配與使用,讓新腐敗案件層出不窮。軍隊內部的腐敗,特別是近期高層領導接連落馬,再次證明腐敗的再生性,即使習近平再三強調「從嚴治黨」也無法真正阻止。這並非僅因個人貪婪,而是中共體制內存在的結構性問題。
習近平的反腐模式,反腐成為政治工具,強調集中權力以震懾官場,但這更像是「運動式反腐」,依賴領導人意志,而非制度穩定。當反腐成為政治鬥爭武器,反腐與維穩的界線變得模糊。習近平需要透過反腐以維繫對黨內控制,令官員不敢輕舉妄動,但也導致官場氛圍變得更加不信任。央視轉播習近平發表講話當下,台下官員正襟危坐並勤做筆記,擔心自己隨時被清算,整個官僚體系運作效率勢必受影響,甚至滋生更隱蔽的腐敗形式。
這種反腐模式缺乏外部監督,中共拒絕引入獨立司法或媒體監督,以致反腐未能真正觸及根本問題。內部權力的高度集中讓腐敗問題成為難以治癒的循環:反腐力度越大,官員的防禦心越強,腐敗手段越發隱秘,形成「越反越腐」的無限迴圈。習近平雖多次強調「反腐永遠在路上」,但他也無法掩蓋反腐效果與目標之間的落差。
中共缺乏外部監督是其腐敗問題難以根治的關鍵,台灣應密切觀察中共內部反腐形勢,特別是軍隊與高層權力機構動態,這不但關係中國政局穩定,也可能對台灣的安全形勢產生影響。
(作者是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