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台灣民主的變奏曲

二○二四過去了,但這一年不會真正過去,因為,它或顯或隱預示了,二○二五以後的台灣民主,行將走向另一種模式。新的模式,會是何種面貌,目前言之過早。可以確定的是,新的模式將大異於李、扁、馬、蔡以來的舊模式。有人認為,政治很遠,不必理會。麻煩的是,你不理政治,政治會管你。台灣民主的變奏曲,還密切攸關台灣的未來命運。更當注意到,後面還有全球民主退潮的背景。

儘管賴政府少數執政,這次本土政權的挑戰,仍與扁政府的朝小野大不同。扁政府,固然受到在野黨牽制,但第一屆任期結束前,國、親、連、宋還想東山再起,所以內政、軍事、外交、兩岸(尤其後者)不致造次,以免嚇跑主流民意。二○○四,牽手護台灣,三一九槍擊案,扁連任驚險過關。不幸,二○○五開始,連戰領銜揭開「連胡會」,九二共識、聯共制台獨。從此,朝野關係開始質變:泛藍與中共化敵為友,泛綠取代中共,成為泛藍的首要敵人。二○○八,馬英九踩著阿扁執政失敗之階,輕鬆班師回朝重新執政。八年馬政府,遵循連路線、連結中國,最後結束於馬王鬥爭、太陽花學運、「馬習會」。卸任後,馬更不避諱,積極充當北京「共促統一」之馬前卒。

接著,小英八年,藍營有機會敗部復活,卻兩次好球被兩次三振。主事者,吳敦義、朱立倫的選戰策略,顯然是造成敗筆的主因。當前,朱立倫仍掌帥旗,也對明年主席改選志在必得。藍營,折損了韓國瑜、侯友宜,下一回合誰來出征,目前狀況不明。連續三屆在野,朱記國民黨,中共兄弟黨面前,自然更矮一截,「共產黨奶水」,也更為維生系統所必需。二○二四大選期間,朱立倫派夏立言勤跑對岸,所圖為何,令人好奇。本屆立法院,朱主席透過該黨立院黨團,結納白營八位不分區,幾乎搞到國會獨裁、藍白執政、對中國開門揖盜的地步。而兩股在野勢力,所力推的修法版本,無不指向弱化本土、中央政府,有助於北京推進謀台目標。他們根本不想討論法案,端靠多數暴力通過不堪討論的法案。朝野關係,遂進一步敵對化。

藍營高層有個口頭禪,很悅耳叫「親美、友日、和中」。而過去幾年,這個口頭禪,早已被他們自我解構。疑美論,反美論,從疫情到台海危機,成了他們的主旋律。加上過去這一年的操作,台灣的政治生態,儼然產生一種效應:民進黨,國民黨,這兩個主要政黨,已經以前者的親美反中、後者的親中反美拉開陣勢。此時,中國介入台灣的程度,還是一個謎。然而,中國已經取得原本屬於美國的勢力範圍(藍營),應可視為不爭的事實。果真如此,藍綠輪流執政,未來台灣的政黨輪替,不免令人有不同國家認同換檔之感。這,當然不是二三○○萬人之福。

另,台灣民主新模式,催生了政治新物種。柯文哲,「墨綠素人」起手,卻cosplay毛澤東、雍正,中國那邊一直要我選總統,中國的幹部比台灣優秀,兩岸一家親對話比對幹好,雙城論壇非辦不可,如此身在曹營心在漢,堪稱政治新物種的典型。至傅崐萁、翁曉玲、陳玉珍、徐巧芯等,擺脫「老藍男」的拘謹,敢衝敢撞,不必遵守憲政規則,也不在乎多數選民觀感。他們背後的黨中央,也不是桃園縣長、新北市長的朱立倫,而是唯北京馬首是瞻的習友友,國共同聲一氣。諸多政治新物種,上級指導彷彿在北京。他們的政治前途想像,與其說寄託在國民黨重新執政,不如說是北京致力改變台海現狀後的論功行賞,一如香港、澳門的「愛國者」。民主新模式,政治新品種,大江東去浪淘盡,王金平、柯建銘所代表的「協商政治」,俱往矣。

政治力場改變,青鳥行動、太陽花學運的能量不可同日而語,國會的朝野協商機制形同虛設,憲政機關的權力制衡如兒戲,乃至憲法法庭亦遭癱瘓。影響所及,台灣民主穩健運作的基礎,短短一年就震災連連。亂源,或,震央,就在立法院。悲觀的是,這樣的立法院,還有三年的歹戲拖棚。其中,柯文哲官司纏身,黃國昌版藍白合,只要民眾黨不(被)解散,八白委大可我行我素。此情此景,已夠賴政府頭疼了,遑論北京機艦擾台、圍台軍演、灰色戰略等配合「以台灣反對台灣」,且不到三週川普即將始政。內外變數,相乘效應,考驗著賴政府,也考驗著二三○○萬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