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民眾黨的泡沫化危機

前台北市長、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弊,上週四遭檢方起訴。檢方指控柯涉收受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一七一○萬元賄賂,讓京華城、鼎越公司取得一二一億五四五萬六七四八元不法利益,依違背職務收賄罪、圖利罪,以及刑法公益侵占、背信等四罪起訴,求刑二十八年六月,併科五千萬元罰金。被起訴還包括沈慶京、前台北市副市長彭振聲等十人,涉案官商之眾,堪稱近年最大的貪瀆疑案。但起訴後法庭攻防激烈,先是柯、沈等人被重金交保,後北檢抗告成功,北院週日又重開羈押庭。

柯案發生至今,黃國昌等民眾黨人始終堅持政治抗爭路線,直指賴清德總統對柯進行政治追殺,更怒罵北檢是賴總統的打手,企圖將柯案拉升到政黨對抗層次。尤有甚者,在起訴後接押庭召開時,黃國昌率領小草衝撞屬於集會遊行禁制區的北院,進行激烈抗爭。但北院初次裁定柯等人重金交保後,民眾黨群眾又高呼「感謝法官」,前倨後恭,完全無視客觀事證,只看司法裁決是否有利於柯文哲。然而,檢視法官的首度裁決書,准予交保的理由是「檢察官偵查完備,柯文哲涉犯最輕本刑五年以上重罪,嫌疑重大,若經法院判決有罪確定,重刑可期」,卻因「有羈押理由,但沒有羈押必要,故准予交保」。由此可見,柯的交保,並不意味無罪;而且,就政治人物涉貪的交保金而言,柯的三千萬元僅次於前行政院秘書長林益世,乃歷來的第二名,甚至高於日前交保的前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顯見承審法官已大致認定柯惡性重大,柯並不會因為交保,而在未來的審判佔有優勢。這層意涵,法學博士的黃國昌應該知之甚詳,卻不願對小草說出真相,反而不斷挑起支持者對司法的懷疑,不惜釀成社會衝突,居心何在,令人質疑。

由於官司未定讞前,必須作「無罪推定」,因此吾人關注的重點,不在案件細節的討論與臆測,而係民眾黨作為台灣第三勢力,未來應如何改造、轉型,才能從亡黨的危機中生存下來。在這方面,吾人發現柯獲交保後發出的感言,似乎可以給民眾黨成員與支持者一些啟發。柯文哲在歷經一一四天羈押獲交保後,說出跟以往尖酸刻薄的話語不同,表示感謝上蒼給他這個機會反省自己人生,而且,他沒有因為這件事讓內心充滿仇恨,他還是相信用正面的力量,才能讓台灣社會變得更好。不知柯文哲的感言是否發自肺腑,卻可提供民眾黨轉型的重要方向。

柯與民眾黨之崛起,首先是素人從政的新鮮感與道德光環,待其羽翼漸豐,竟轉而大肆渲染對藍綠(尤其民進黨)的仇恨,意圖吸引對現狀不滿的中間選民,與充滿理想卻涉世未深的年輕族群。民眾黨若欲徹底改造,首先必須徹底揚棄搧動仇恨的發展策略。其次,民眾黨改造癥結在於柯文哲的威權領導風格。柯文哲充滿權謀、算計,又具有威權性格,更是獨裁者毛澤東的崇拜者,缺乏民主多元包容的價值。因此,他主持市政或領導民眾黨,充斥中國皇朝的帝王術。故而,他常自稱「朕」、「雍正」,而在他手下工作的親信、部屬或公務員,常被以「太監」、「宮女」般使喚。尤其,他是毛澤東的信徒,長期研習其統治術與鬥爭手法,這些都不是台灣民主、進步必須的正面能量。毛澤東一再發動黨內鬥爭與群眾運動,只為鞏固個人權位,不在乎國計民生,致使中國淪入「一窮二白」的慘境。除了奪權策略,毛澤東沒有值得學習的特質,柯文哲卻成了這種獨夫的信徒而沾沾自喜。柯氏如果真有反省之心,就應放棄模仿帝王術,敞開心胸接納異議,包容多元價值,民眾黨才可能轉型成功。

其實,台灣曾經出現多起波瀾壯闊的第三勢力,但終究逃脫不了沒落的命運。有些是因為在意識形態或族群光譜上處於極端位置,雖有一時的煽惑效果,但終究會被溫和理性的力量所唾棄。另一個特質,就是第三勢力多屬一人政黨,光靠領導人的政治魅力維繫政黨的命脈。一旦領導人的神話破滅,或者年歲老邁,黨就會跟著萎縮,再也沒有掀起波瀾的能量。而民眾黨就是標準的一人政黨,起落浮沉繫於柯文哲一人。尤有甚者,一人政黨的重要特色是必須維持領導人的神秘性,因此「一人政黨」往往成為打著政治旗號的「宗教團體」,黨主席如同教主,黨的追隨者不是受理念與政見的吸引,而是對教主狂熱崇拜,因此黨可能掀起一時風雲,卻沒有永續發展的可能。

總之,柯案由檢方偵查所得證據看來,無論圖利或違背職務收賄,與侵佔公益款項,均證據確鑿。但起訴書出爐,民眾黨全黨上下仍執迷於黃國昌等人所定調的綠營「政治追殺」,而非以證據或論述來反駁檢方的舉證。這種全黨陷入對柯文哲的狂熱信仰氛圍,既印證民眾黨的宗教性質高於政治,且是一人政黨的本質。柯文哲涉案,是民眾黨存亡關鍵,如果不徹底反省檢討,只會極盡批判司法之能事,黨是否會隨著柯案的真相大白而泡沫化,備受關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