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立聖
近日柯文哲起訴書中,提及支領眾望基金會薪水的職員,居然在從事柯文哲競選總統及黨部工作,違背「本基金會以辦理臺北市社會福利(關懷)為目的」宗旨。筆者好奇,從事競選暨黨務事務,與促進社會福利何干?或者,它只是促進柯文哲福利暨政治版圖的工具?
起訴書記載,二○二二年十二月至今年八月,眾望基金會支出員工薪資達八二七萬元,但員工未從事社福相關工作,反而投入黨務與選舉。查閱眾望基金會官網,二○二二年年度工作報告,只有捐贈小兒麻痺協會區區十萬元,另捐一批物資給老人養護中心,如此而已,別無其他社福活動記錄。而二○二四年工作計畫更粗糙,未見任何實際成果報告,眾望基金會未見有履行其社福宗旨。
柯文哲成立社福基金會的用意,似乎不是關注弱勢群體或促進社會福利,而是利用該平台為一己政治目標服務,包括擴大政治版圖與爭取總統大選支持。這讓人質疑,柯文哲是否打著「社會福利」旗號、行「利益自我」之實。這對捐款人與支持者可能構成欺騙,更侵蝕社會對非營利組織的信任。
柯文哲過去強調「國家社會的利益大於政黨的利益」,批評別的政黨過度追求私利。這次事件卻曝露他走向自己批評的歧途:「將個人與政黨利益置於國家社會利益之上」,他標榜的「清廉、勤政、愛民愛鄉土」早已不復見。(作者為師大碩士、社會工作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