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財劃法修惡 青年再度遭漠視

◎ 翁建中

《財劃法》修正案上週五(二十日)在立院三讀後,中央未來每年須多釋出近三千八百億分配給各縣市,如此修法只會在均權制度下,增加地方與中央之間的不平衡,首當其衝勢必影響青年人的生活。

我國的政府分權在憲法明定為「均權制」,全國一制的政策推動由中央統籌規劃,交予地方執行,並增加地方自治與因地制宜的施政推行。修法後,各縣市雖增多了統籌分配款,但除非中央透過舉債去維持近年各部門的預算支出,否則此舉只會衝擊如租金補貼、公共建設、交通優惠等民生計劃。

有十三個縣市的議會是藍大於綠,預期地方預算審查將有更多「三分鐘」通過。但地方如何有效編列增加的統籌款後、執行預算,這更是重點,因多數縣市政府與地方議會都由國民黨把持,若不妥為預算把關,只會增加更多「不給討論」的審查,甚至將分配款利用工程、活動綁樁腳,更不利地方發展,選民未必感受到地方建設,屆時「有事中央扛,沒事地方好棒棒」的鬧劇又在各地發生。

影響所及,跨縣市合作的政策,中央將難再有能力主導,因具有生產力的青年,常須跨縣市移動工作或求學,以TPASS行政院通勤月票為例,對上百萬通勤族是一大福音。未來中央財源若減縮,地方縣市首長能否有前瞻思維,推動跨區域發展合作,實屬悲觀,TPASS這類跨縣市合作的政策最終恐將停擺。

年輕人是地方政府心裡不見的那一塊,各縣市產業類型、稅收來源、人口組成都不相同,青年人口的求學、居住、創業、育兒等議題,將因區域差異而不再被縣市政府在乎,像花蓮的青諮會就有半數的局處官員在討論「宗教預算」編列問題,根本沒將花蓮的青年事務擺在優先。

財劃法修法雖增多地方自治的彈性,但扶不起的阿斗依然扶不起。至於發展緩慢的縣市,無法與成長飛速縣市取得相同財源,顯然也不公平,全國將不再有均衡發展的計畫與目標。藍白一步步癱瘓財政制度,破壞我們用經濟、民主成就而建立的實力,藉此謀取選票背後利益。面對危機,請大家嚴肅思考,我們還要繼續縱容藍白毀壞這片土地嗎?

(作者為東華大學歷史系學生)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