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峻宇
藍白佔多數的立法院,近期亂象頻生。十二月廿日強行通過「三大惡法」,直接違反三權分立原則與公平正義;廿四日全面杯葛「司法院大法官人事同意權案」,使憲法法庭陷入停擺狀態。台灣憲政體制的運作面臨空前挑戰,能否展現成熟民主國家的「韌性」?或是困於「劣質民主」的泥淖,致暴鄰有可趁之機?
欲洞察當前亂局,必須回顧權貴勾結外國勢力而致國家覆滅的案例:
波蘭立陶宛聯邦的最後一任國王聖西蒙.波托茨基,試圖通過改革以挽救國家,卻因貴族與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密謀,導致俄國找到干預波蘭內政的藉口。一七九一年,波蘭通過現代化憲法欲改革政治體系,但觸及貴族利益,引發俄國不滿,導致一七九二年的俄波戰爭,最終在一七九五年演變為「第三次瓜分」,這使波蘭招致百餘年的滅國,直至一九一八年才重新獲得獨立。
北宋時期,宰相蔡京黨人為保全自身的權、錢,與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秘密談判。一一二○年商定「海上之盟」,割讓土地、支付賠款、承諾減少軍事防禦力量。這些妥協政策造成北宋社會的嚴重分歧,削弱國家的政治經濟實力。最終,一一二七年金兵攻入開封,俘擄宋徽宗與欽宗,北宋正式滅亡。不過短短七年,因蔡京黨人的貪婪亂政,而直接導致北宋覆滅,「靖康恥」史事流傳迄今。
東西方的歷史教訓,與台灣當前的藍白政客亂局有驚人的相似度,令人不寒而慄。尤其當陳玉珍之流在中國公開自稱是「福建金門人」時,現代版蔡京們的形象躍然浮現。
然而,我們也不必過於悲觀。可以參考英國在拿破崙戰爭期間如何抗拒法國的內外夾擊與吞併野心。首先,英國實施海上警戒封鎖,阻止法國與其盟友進行的軍事活動。其次,加強國內安全措施,包括邊境管控和內部安全防範,防止外國勢力滲透。最後,通過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如修訂樞密令與叛逆令),加強對外國勢力的監控,防止國內權貴與外國勢力勾結。
十九世紀的英國能做到,相信擁有民主韌性的台灣Team也必能應對挑戰。
(作者是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