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駿銘
香港國安處在平安夜公佈涉六位海外港人的通緝名單,包括前區議員劉珈汶、前學生動員召集人鍾翰林、藝人鄭敬基等,連同去年已通緝十九人,羅列的「罪行」主要指他們透過社交媒體或影音平台散布「分裂國家」、呼籲外國制裁香港等「敵對行動」的貼文、影片,干犯所謂「煽動分裂國家罪」及「勾結外國或境外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等,公開批評他們「出賣國家和香港」,連向來支持「大中華主義」的鐘劍華都被抹成「港獨份子」,根本是睜眼說瞎話,公然挑戰普世價值。香港這份通緝令隨即引來英美及歐盟等的譴責,隨時自招西方的反制。
六位被通緝者中,部份與外國民代、民間團體等有聯繫,他們在海外推動取消香港經貿辦、揭露中國利用香港作白手套滲透西方等,產生相當積極的成效,港府發通緝令企圖令他們噤聲,阻止他們遊說外國政府推動反制北京的法案。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社交平台及海外港人圈子具有一定影響力,中國企圖借由通緝令孤立這些意見領袖,恐嚇仍然有機會進出香港的海外港人及網路支持者與之疏遠,並可隨時操作「支助被通緝者」的罪名,恐嚇香港人不得向他們及所屬機構提供金援。事實上,去年底已有港人因付費訂閱同被通緝的前議員羅冠聰、許智峯等的創作平台而遭港警拘捕。
然而,不論是被通緝者或付費訂閱頻道的觀眾,皆是因其網路上的行為而入罪,代表中國的網軍並不只有發佈謠言、煽動仇恨,同時亦會在網路平台上進行監控,日後甚或可藉此對付一般非付費訂閱、按讚、留言、分享,乃至只是觀看、閱讀貼文或頻道的網民,使寒蟬效應進一步擴散。中國利用這些惡法威嚇媒體及網民自我審查,建立無形的圍牆,最終目的就是要全面控制資訊,配合傀儡政府及網軍,持續攻擊爭取自由民主的港人,久而久之就是要令港人淡忘真相,並相信那套顛倒是非的言論,煽動民眾鬥民眾。中國這套認知作戰的模式,與運用在台灣的技倆一致。在網軍肆虐、加上AI真假難辨的世代,必須要建立公民獨立思考的能力。
(作者是台灣基進國際部專員,原籍香港)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