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經偉
十年前,我們這些「太陽花」學生盛行「小確幸」一詞:用以鄙視沒有政治熱情、聽不懂議題論述、只關心吃喝玩樂的同學們。尤其那時正逢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來台宣傳。不是來遊行,而是去追星的粉絲,全成了箭靶。馬政府未倒,同學之間就充斥對立。
事後諸葛:倘若當年有誰參與太陽花的心態是「國昌老師好帥」,那真的不如去「都敏俊歐爸好帥」。是的,「idiot」辭源是古希臘文指稱政治冷感者,然莫忘古希臘三哲都反對民主制度、柏拉圖的理想國是「哲學家皇帝」在統治。倘若現代民主不是帝制而是廣納,就不該只有狹義上的「政治議題」才叫公民素養,而是各種活動(含追星)的社會功能,都該被明察。否則亦無法明白:澤倫斯基、雷根、川普等等曾經的娛樂節目紅人,何以能當選總統。
K-POP有很強的「人和」功能:韓星常是以「團」在表演,粉絲們於是很能以相同的舞步、造型、週邊…而凝聚彼此。畢業後任教職的我特別有感:常見新生入學的女同學們共舞TWICE、BLACKPINK、NewJeans等歌曲後,速速成為姊妹淘。考量到「韓星本身不在場」,K-POP的人和效果更不可小覷。且看日前反尹錫悅的韓國民眾抗議,多少追星族一路唱跳《APT.》,即使明星歌手Rosé與Bruno Mars並未現身,甚至《APT.》的創作初衷根本不是要打倒誰,簡直「無為而大為」!
如今青鳥納入追星族、納入「比論述更有影響力的社會活動」,而追星族論述其實也不輸那些長篇大論,更直接有力,欣見社會多元進步,台灣必因廣納而不亡國!
(作者為清大歷史碩士、中學歷史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