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共和國》中國2025所面臨挑戰與不確定性

國際層面,美國川普新政府將帶來更強硬的貿易與外交姿態,中美雙邊關係陷入更深的不確定性。(美聯社檔案照)國際層面,美國川普新政府將帶來更強硬的貿易與外交姿態,中美雙邊關係陷入更深的不確定性。(美聯社檔案照)

廖明輝/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展望二○二五年,中國將面臨持續挑戰並充滿各種不確定性。美國智庫亞洲協會(Asia Society)中國分析中心發布《中國二○二五》報告。未來一年將是考驗北京韌性和適應力的關鍵一年,中國應對二○二五年的措施將決定未來幾年的發展軌跡。

國內層面,習近平在過往十餘年大力強化個人權力,但此舉並不保證有效的治理成果。政治集權的代價是決策靈活度降低和政策執行困難度上升,黨內治理壓力因而加劇。提拔年輕幹部和反腐運動將會持續,但權力集中也引發派系競爭和執政菁英積極性不足。國家在經濟層面推出重大的財政改革措施,試圖穩定地方債、調整資源分配,同時以「新質生產力」為理論框架,押注尖端科技產業突破,如半導體、電動車和人工智慧,以推動高品質成長。然而,產業政策推進也伴隨國際間對中國補貼、產能過剩疑慮,使貿易緊張升級。美國對中國關稅與科技禁令可能再度加強,導致供應鏈脫鉤風險加劇。

社會層面,經濟低迷與就業困難,導致社會瀰漫絕望與憤怒情緒無處發洩。不平等感、生活壓力和幻滅情緒逐漸增加,一些人轉向宗教與精神生活尋求安穩。中共的官方意識形態宣傳面臨信任赤字,社會心理裂痕難以用政治控制手段彌合。

國際層面,美國川普新政府將帶來更強硬的貿易與外交姿態,中美雙邊關係陷入更深的不確定性。外交分歧擴大,關稅壁壘與科技對抗使雙方在敏感議題陷入僵局。台海局勢因北京對台灣的政治主張與軍事演習而更加緊張,而華盛頓對台灣的支持與北京的戒備形成隱形對峙。不只挑戰北京的外交手腕,也令美中關係更形動盪。

在氣候行動上,中國試圖在煤炭依賴與國際承諾中取得平衡。經濟放緩與地緣對立削弱氣候合作的空間,但極端氣候與綠色技術躍進逼使北京更審慎衡量策略。至於公共衛生,中國面臨龐大醫療改革壓力,地方財政緊張、人口老化與腐敗問題使醫療體系如履薄冰。若北京願意更大膽推動對外開放合作和市場改革,醫療產業或可創新升級,反之則可能引發社會不滿與政治風險。

面對這些錯綜複雜的挑戰,中國在二○二五年的決定至關重要。政治層面必須在集中權力與治理效率間重新平衡,經濟政策需從補貼驅動轉向制度創新,以應對貿易摩擦和科技競爭;社會治理要化解民眾幻滅,以更靈活的政策恢復信任;外交上,如何在對美關係、台海問題和全球氣候目標的緊張狀態中保持韌性,將成為影響未來走向的關鍵變數。二○二五年將是對中國韌性與適應力的嚴苛考驗。

對習近平有利的事並不總是對中國有利。自從習近平在二○二二年十月召開的黨的二十大以鞏固其統治地位以來,中國歷經疫情之後的艱難復甦,其特點是經濟悲觀、消費疲軟和持久的房地產危機。在二○二五年,習近平的個人權力和他實現治理成果的能力之間的脫節可能會加劇,將帶來更大的政策波動和經濟不確定性。然而,習近平本人的決策仍然是關鍵變數,因為他在符合自己的政治利益時,仍然能夠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意識形態靈活性。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自由共和國》強力徵稿

《自由共和國》來稿請附:真實姓名、身分證字號、職業、通訊地址及戶籍地址(包括區里鄰)、夜間聯絡電話、銀行帳號(註明分行行名)及E-mail帳號。

刊出後次月,稿費將直接匯入作者銀行帳戶,並以E-mail通知。
文長1200字以內為宜,本報有刪改權,不願刪改者請註明;請自留底稿,不退稿;若不用,恕不另行通知;請勿一稿多投。

《自由共和國》所刊文章、漫畫,將於 「自由電子報」選用,不另外奉酬。
Email:republic@libertytimes.com.tw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