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國會之亂與媚中買辦

中國的和戰攻勢正進入高峰階段,立法院在野黨團所掀起的國會之亂,也出現愈來愈多亂象。圖為民團昨晚於立法院外舉辦「冬季青鳥在台北:討伐傅崐萁大遊行」。(記者陳志曲攝)中國的和戰攻勢正進入高峰階段,立法院在野黨團所掀起的國會之亂,也出現愈來愈多亂象。圖為民團昨晚於立法院外舉辦「冬季青鳥在台北:討伐傅崐萁大遊行」。(記者陳志曲攝)

台北、上海雙城論壇本週登場,來台的中國上海副市長稱「兩岸同胞從來都是一家人」,但對照近年升高共軍機艦擾台,阻礙台灣參與國際活動,口蜜腹劍話術,絕大多數國人都能清楚分辨,對言不由衷產生更多惡感。但令人質疑,現場聆聽的台北市長蔣萬安,無感於這反差情況,宛如平行時空,繼續以首都市長降格接待。雙方觥籌交錯,予人記憶起十多年前國共一家親負面觀感。剛迎接中國派來的中生樣板團遭抨擊的前總統馬英九,本週又赴中,會見中國高官竟稱「兩岸中國人」,還感謝習近平。中共威脅從未鬆手,對台統戰也一波接著一波,和戰兩張牌愈打愈順手,箇中原因,就在我們有買辦的策應與配合。

先看雙城論壇,台北市現為國民黨執政,中共利用論壇宣稱給北市好處,做球給國民黨的執政縣市。北京慣用藍綠區隔、分而處理,為典型的統戰之術。但話說回來,中國是給了「好處」嗎?上海市副市長說要推動市民來旅遊,藍營人士與傾中言論頓時就把矛頭指向賴政府,稱我方拒絕開放兩岸旅遊,塑造成阻攔的一方。然而,相關說法不是無知跟風,就是甘為中國幫兇。中國政府在蔡政府執政時,就以政治理由,禁止民眾赴台團客遊與自由行,禁令至今未解除。我們是民主自由國家,民眾旅遊移動並不受限。光今年國人已有兩百多萬人次去中國,但中國來台人士僅二十萬人次。北京慣用的脅迫招數,先快禁再緩放,恢復開放也範圍侷限,例如中共現只開放福建民眾去金門、馬祖觀光。如同之前禁止我們農漁產品進口一樣,突然片面發出禁令,再挑選藍營縣市解禁,美其名「讓利」,實際沒拿出任何新東西,卻想空手套白狼,操弄政治詐術而已。

國民黨人常自誇與中國建立對話渠道,包括國共論壇,與現在的雙城論壇。但這些平台對於台海和平穩定、雙方對等交流有任何助益嗎?還只是淪為中國輸台統戰戲碼的政治道具。例如這次雙城論壇,既然已談及交流事項,對於國人在對岸無端受到禁錮,北市府卻吝於當面表達態度。還處處為對方著想,餐宴場合刻意排除綠營民代參加,幫著中國壓制其他多元聲音,難怪被外界譏稱是「媚中論壇」。兩岸互動要正常,政治枷鎖得拆卸。可議的是,藍營邀來的中國人士或官員,在台灣總是大放厥詞,說「中國台北」,還要大家接受這是他們「習慣」用語。但藍營到中國,講個「中華民國」都處處忌諱,被穿小鞋也無所謂。難道國共之間共通語言,大過朝野政黨相互共識。敵我關係混淆,自然也成了北京擴大分化台灣的突破口。

中國的和戰攻勢正進入高峰階段,立法院在野黨團所掀起的國會之亂,也出現愈來愈多亂象。雙城論壇登場之際,週一立院國民黨籍內政委員會召委無視程序正當,用「一分鐘」初審通過選罷法,準備與憲法訴訟法、財政收支劃分法等爭議修法,要在本會期強行通過。藍白修選罷法,民團與法界直指是限縮人民的罷免權,藍營也承認是防堵「大罷免潮」。立法院的第一大黨,卻害怕民意的反撲,著實諷刺。另方面,修改憲訴法是針對憲法法庭,被批評將癱瘓最後的司法救濟機制。修改財劃法則從中央奪走財權,如同國會擴權法案,都是要弱化賴政府的執政能力。藍白現還利用立法院預算會期,準備大砍監察院業務預算。五院當中,大概除了考試院與在野較無利益衝突外,其他憲政機關都遭鎖定狙擊,政治鬥爭瘋狂至此,民主憲政一旦破壞殆盡,這對誰是最為有利呢?

中國對台威脅,是威權對民主的進逼。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昨日總結這四年地緣政治變化時指出,美國讓人們更加重視台灣議題。中國常說台灣是他們的內政,與他國無關,「國際社會已經做出回應:『不,(台灣)是我們的事』。」國際社會正確認識,但台灣內部總有買辦,繼續在為中共謀台鋪路。過去國共鬥爭年代,國民黨有著極為慘痛的深刻教訓。但他們的後代,卻又重蹈當年的錯誤。以為搭建國共之間和樂融融場面,能軟化對方的豺狼野心。先前藍營國會幹部率團赴中,與中共高層直接建立管道,之後朝野紛爭加劇,立法院再無寧日。另方面,中共對台和戰兩手也正進入更頻繁階段。這是時機巧合,還是有其他可能。讓台灣民主失序,對賴政府展開更大攻勢,這裡應外合氛圍,令人憂心。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