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敏勇
台灣人熟悉的韓國,尹錫悅突發戒嚴令,不到幾個小時就結束。總統被彈劾不成並未下台,但被所屬政黨解除參與國政的權力,還被以涉內亂罪法辦,被境管限制出境。剛下台的國防部長及多位將領被以內亂罪逮捕,政局之亂可以想見。南韓與北朝的潛在暨顯在衝突,某種導向觸動戰爭的危機,被南韓內部自身的風險取代。
南韓總統尹錫悅。(法新社檔案照)
朝鮮、台灣同被日本分別殖民卅五年、五十年,朝鮮被強佔,台灣則被清帝國割讓。二○○○年,寧靜革命後的台灣,韓國思想界盛名的金容沃多次來台參訪,他對同被日本殖民的朝鮮和台灣有特殊見解:朝鮮因與清帝國及繼起的中華民國領土相連,脫走容易;朝鮮位於寒帶,土地較貧瘠,稻作收成一期,農產較不足;加上日本駐軍為兇悍關東軍,而朝鮮人性格較剛烈,獨立運動的形成較具動力。相對的,台灣海島一隅較為孤立;位於亞熱帶,土地肥沃,稻作兩期農產豐;日本駐軍屬於較溫和的海軍系統;加上台灣人較柔順,面對維新近代化的日本,爭取設置議會,而未積極發展獨立運動。
其實更重要的是,朝鮮有王國傳統。儘管新羅、百濟、高句麗三國合一後,一直存有地域芥蒂,但具備國家歷史。台灣則無國家歷史,被割讓形同拋棄,兩者情境不同。二戰後朝鮮獨立,但因左右政治而分裂為南韓、北朝鮮。台灣則在脫離日本殖民後,被中華民國代表盟軍接收、進佔統治,形同被類殖民,並捲入國共分裂後軋入兩個中國紛爭的歷史。朝鮮分裂後的南北兩國,互相為敵;台灣突破國民黨中國宰制,雖然民主化,但國家條件仍未確立。
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讓人聯想到以全斗煥的軍事政變為題材拍攝的電影《12.12:首爾之春》。圖為電影劇照。(擷取自YouTube)
台日韓三國有歷史情結,但現實的地緣政治相鄰,同為漢字文化圈,但又異於中國。台灣看韓國不能只看表面的燈光娛影聲色犬馬,還要探觸隱藏在歷史與現實的心,並反思台灣。一九八七年十二月十二日,全斗煥的軍事政變被拍成電影「首爾之春」,其實更是「首爾之冬」,前後相隔廿七年。
戰後韓國,朴正熙軍事統治(一九六一-一九七九)十八年;台灣是蔣介石、蔣經國戒嚴統治(一九四九 -一九八七)卅八年。全斗煥體制(一九八○-一九八八)和蔣經國時代(一九七五-一九八八)大約同時期。兩國的後殖民時代,民主化都未盡正常發展,雖然經貿成長卻未走向國家坦途。韓國有北朝鮮的外部問題;台灣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部問題,更有國際條件未確立的國家問題。
耶誕節歡樂和跨年狂歡的表面張力彰顯經濟繁榮,政治人物陶醉其中。但這並非國家文化底蘊的象徵,也不是真正的國家榮光。後殖民脫殖民,民主自由體制得來不易,要全力維護!
(作者是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