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廖明輝
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上月底赴中訪問,在廿六日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在廿八日會見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新加坡《聯合早報》彙整李顯龍訪華行程的八分多影片,在第三分卅二秒,李顯龍以英文說:「中國是一個非常龐大且複雜的國家,難以一概而論。透過這種方式來訪,我能夠實地感受情況,並與之前認識的人重新建立聯繫。我也希望與中國下一代領導人建立新的聯繫」,同時帶出李陳含笑握手畫面,引發外界對中共接班布局的關注。惟接班此事相當敏感,在中國各平台也未見討論。
陳吉寧是典型「學者型官員」,擁有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土木系環境系統分析工學博士學位,並曾任清華大學校長。他的專業背景和國際學術經歷為其仕途奠定不同基礎。在環保部長任內,積極治理霧霾問題,能力受習重視,後升任北京市長,展現其對「大城市病」的治理能力。
二○二二年,陳吉寧調任上海市委書記。上海是中國最重要的經濟樞紐,也是中共權力結構的重要一環。根據慣例,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具有晉升中央常委的可能性。陳吉寧在北京市長直接升任上海市委書記,雖不符合傳統邏輯,但此一安排明顯帶有習近平強烈意志,為同屬清華大學系統的陳吉寧未來發展鋪路。
自二○一二年上台以來,習近平不僅成功鞏固自己的核心地位,還透過各種形式打破中共以往的接班人制度。他在中共廿大未有明確接班人選的布局,被外界解讀為「去接班人化」策略。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習近平未考慮長期接班安排,而是更傾向於透過實績和忠誠來選拔未來領導核心。
陳吉寧能否在未來成為中國下一代領導人,仍取決於他能否在上海這個關鍵位置展現更大的治理成果,以及應對潛在的政治挑戰。近年來,反腐行動及政治清洗已充分說明,即使是最高領導位置的接班人,也可能隨時遭遇變數。考慮到習近平對中共權力結構的重新定義,他更可能以靈活的方式選擇接班人,而不是根據既定的程序。無論結果如何,陳吉寧將成為觀察中共接班布局的窗口,並為研究中國未來政治走向提供線索。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