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月治
為了預防孤獨死,日前賴總統指示要加強送餐服務。明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單身人口、獨居老人愈來愈多,孤獨死似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孤單上路或許不是最淒涼,但若等到死亡多日,屍身腐爛長蛆、惡臭撲鼻才被發現,如此生前孤零、死後悲涼情景,就讓人渾身顫慄。
既然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命運,那如何在死亡的第一時間就被發現?留給親友一副沒有腐壞,可供念想的安詳遺容。平日獨居老人就要廣結善緣,可行的話多交年輕朋友,人人要有一本親情和人脈存摺,以備不時之需。
我小叔在另一半過世後,無子女的他獨居老宅。所幸他交遊廣闊,平時對幾個晚輩外甥女照顧有加,關係良好。現在年紀大了,兩個外甥女天天問候,提醒他吃藥回診,獨居但不孤單。
七十幾歲的遠房嬸婆,以前住在花蓮,晚年搬來台北和兒子同住,但兒子媳婦工作忙碌,多數時間一個人在家,還好她不孤僻宅家,每天到廟裡當義工,每天傳早安圖給我,我回傳時,會留意她已讀沒,直到信息出現「已讀」才放下心;鄰居大姊在女兒出嫁後獨居,早已退休的她鮮少和外面連結,每天聽到她開門關門的聲音,知道她平安無恙,我心也才踏實。
以前農村社會幾乎不曾聽聞孤獨死,主要是鄉下人情味濃厚,村莊家家戶戶大門敞開,互通有無,誰生病誰獨居,天天有人探視關心,當然不可能有此現象。現代人生活匆匆,自顧不暇,但只要多一份心留意周遭鄰里親友,就會減少死後無人問津的現象。
預防孤獨死,賴除了善用政府資源,獨老也要自強自救,每個人都不能遺世獨立,一定要敦親睦鄰,經營好親情和人際關係,結交善朋友,只要不把自己孤立起來,就沒人能孤立你。
願獨居長者的最後一哩路不孤單,有人陪伴,願每個人都能「活得燦爛,死得安然。」
(作者從事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