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宗龍
台灣隊在世界十二強棒球賽驚奇奪冠,在各地掀起棒球熱。國手們和教練團除了可獲得中央政府所頒發的國光體育獎助學金以及賽事獎金之外,許多商演活動與廣告代言的機會紛紛找上門。
其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經常哭窮的地方政府一再祭出錦上添花的加碼獎勵金,只要是設籍該縣市的選手或教練,從十萬元至九十萬皆有,甚至有球員被兩縣市爭相搶人搶功;也有城市因缺乏設籍的球員和教練,就改口說只要效力的職棒球隊以該地為主場,即可獲獎金。然而,中央政府已提供一筆可觀的國光獎金獎勵,地方政府何須重覆?倘若有心支持棒球,地方政府應把有限資源與經費投於基層 (國小、國中、高中) 棒球員和訓練環境。地方首長口口聲聲:「發放獎勵金是要為國球扎根」,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真要為國球扎根,就應雪中送炭,對基層棒球投入資源和經費。
難怪幾乎同時,就有縣市的國高中優秀棒球員出走到別縣市;也有棒球專任運動教練比例不足和評鑑制度僵化的難題;還有棒球場過於簡陋的安全疑慮;球隊交通車老舊或缺乏等存在已久的問題,造成縣市間棒球競爭力的不平衡。
看在基層棒球教育者的眼裡,過去只要是反映上述議題,地方政府總是以年度經費有限、法規不符等藉口搪塞,然而,每逢要蹭「台灣之光」時,經費就沒有問題了?尤其諷刺的是,獎勵金發出最高的縣市,近年的基層棒球競爭力卻急速下滑,人才出走頻繁。
衷心期盼政治人物關心體育運動要有永續能量,而非一時支持、但求立竿見影。若能多花時間和精神,給基層教練較好的待遇、給球員較完整的訓練環境、球具裝備、住宿環境、課業輔導、營養補給,這才是真心愛棒球!
(作者是中興大學運動與健康管理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