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尚勇
南韓總統尹錫悅十二月三日發表緊急談話並實施戒嚴,當晚十一時四十八分至四日凌晨一時十八分,南韓軍方出動二十四架直升機,將第七○七特種任務營二百三十多名官兵,運送至國會院區內,另有五十多名翻越圍牆進入國會,該部隊成立於一九七二年,隸屬南韓陸軍特種作戰司令部,扮演反恐和快速反應雙重角色,負責執行戒嚴令,並受令試圖逮捕反對黨包括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及國會議長禹元植等人。
面對違反戒嚴令、強行進入國會大廈參與「緊急會議」的國會議員,與聚集國會大廈外抗議的民眾,軍隊雖然執行總統的戒嚴令,但並未強力阻止國會議員進入議場,更未動用武力驅散或鎮壓,直到南韓國會通過「解除戒嚴」決議,尹錫悅宣布解嚴並撤回軍隊。
南韓軍方在此次事件中保持中立,展現南韓軍隊國家化的成功及其重要性。南韓的民主轉型係以一九八○年的「光州事件」為分水嶺,而軍隊國家化的開端,則始於一九九八年金大中出任總統之後,歷經二十六年後,已見成效。
事實上,任何自由民主體制國家的軍隊,都不是政黨或軍頭的工具,而是忠於憲政體制,保衛人民權利的武裝力量。如同賴清德總統今年六月在陸官校慶的演講說的「國軍的屬性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轉變,從黨軍到國軍、從革命軍到專業軍,國軍始終是屬於人民的軍隊。」,賴並強調「當前的國軍應效忠國家、效忠人民、效忠民主,而非任何個人或黨派。」這就是國軍的核心價值。
於此同時,我國國防部近日調整各官校通識教育課程,刪減「中國現代史」等課程,增設近代思想與「人權與民主發展」課程,在針對未來幹部深化軍隊核心價值、確保軍隊國家化的教育上,著實值得肯定支持。
(前空軍軍官,中正大學戰略暨國家安全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