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馬英九」是一種立場 或是一種人格?

◎ 張經偉

或許,馬英九不只代表一種政治立場,更是一種人格:永恆少年,而這可能才是台灣民主「威瑪共和化」的潛在危機。

永恆少年顧名思義,無論生理年齡到幾歲,總如兒少般活力充沛、吃喝玩樂,也不知何謂責任感,需要「大人」幫他們負責許多麻煩事,他們自己負責玩、負責笑就好。

永恆少年若是當國,很容易成為傀儡或亡國君,前者如金雀花王朝的亨利三世,後者如南唐後主李煜。權臣、篡位者等等,其實亦有永恆少年君王自願將「麻煩事」交予他們的成份。像李後主其實是自甘削國、奉宋太祖為他的「大人」。比起實權,李煜更想保住自己「幾曾識干戈」的夢幻生活,可惜最終仍是「垂淚對宮娥」。

偏偏,現代民主國家落入「永恆少年當國」的風險,不少於古代王國。係因永恆少年的表面風采,易令選民產生好感。馬英九、柯文哲、黃國昌儼然可視若同類:總有幫他們背黑鍋的二把手,他們自己維持不沾鍋形象、持續博選票。

亨利三世最終孺慕的「大人」是封聖的前朝先君:懺悔者愛德華。透過鑄幣等工藝,亨利三世融合自己與先君的形象。然台灣政壇的永恆少年們,只怕不會終止於孺慕蔣經國神話,因對台統戰喊話頻頻的習近平,也是看似能獨挑一切的「大人」(更何況,習近平又明顯加毛澤東形象於自身)。馬英九、柯文哲們之所以靠向習近平,說到底,是不懂負責的永恆少年到處找大人!

以此而言,即使我國教育如今強調台灣主體性,只怕對孩子成長於「無菌空間」的期望,仍會寵出更多永恆少年去向對岸的「大人」呼求!願吾人共勉:教養子女的終極目標,是讓子女能自己成為大人。

(作者是清大歷史碩士、中學歷史教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