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唯丞
美國是移民國家,美國人是世界各民族的融合,但建國兩百多年後的今天,移民卻成為美國極具爭議性議題。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表示上任首日將簽署行政命令,加強對非法移民執法,行動將由即將上任的「邊境沙皇」霍曼(Tom Homan)領導。美國國土安全部估計,截至二○二二年全國已有一千一百萬無合法身分的移民。川普在十一月十九日證實,上任擬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動用美軍完成大規模驅逐非法移民的計畫。
川普此一行動,將衝擊美國建築業和農業的勞動力供應,依美國移民政策研究機構數據顯示,約十四%的建築工是非法移民;若大規模驅逐,將直接導致建築工期延誤,增加施工成本;農業方面,更有超過四十%的農業工人是非法移民,少了這些勞工會造成勞力不足而推高食品價格及民生物價攀升,不管是物價或住房市場,也恐因成本上升和工期拉長,進一步惡化通膨並衍生房屋供應不足導致房價上漲的問題。
美國驅逐八三○萬非法移民,就會降低GDP增長約一.二%,同時推高CPI通膨約二.二%,這或許是川普不願面對的真相。二○二二年中美國通膨達到九.一 %,衝到四十年高點,直到今日,美國經濟仍被這股衝擊影響。這兩年通膨雖大幅下降,物價卻未隨之降低,民眾對高生活開銷不滿,這也是促成川普重返白宮的重要原因。
台灣開放跨國移工迄今卅多年,在台移工逐年增多,至二○二四年七月底已達七十四.二萬人,成為台灣常態的補充性勞動力。無論是在家或照護機構裡的「社福移工」,或從事農、漁、營造業、製造業等的「產業移工」,都已是台灣社會不可或缺的角色,移工若大量流失,也無法以本土勞工取代。台灣目前失業率僅三.四三%,已屬於充分就業,可聘來派上用場的閒置本土人力,所剩不多。
但隨著大量跨國移工引進,可能因經濟因素、勞動條件及雇主不當對待,導致台灣的移工失聯情況日益嚴重,許多人轉入地下勞動市場求生存,目前在台的失聯移工已超過八.三萬人,這些移工失聯後大多流向營造及農業非法工作,政府今年特別針對營造業及農業開出移工名額二.七萬人,並鬆綁小型農戶的移工申請。跨國移工對台灣企業在勞動成本的降低和利潤的增加具有助益,開放這些跨國移工來台可補足勞動力缺口,並能減少產業外移的趨勢,這對穩定國家經濟幫助甚鉅。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社會或許多數民眾在主觀認知上,尚未想要完全接受跨國移工成為我們的一分子,背後原因複雜,既有經濟因素,亦有社會因素,跨國移工的群體數量已成我國人口結構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我們在心態上應予平等合理之對待,並協助他們與台灣社會互動正常化,如此才有利於台灣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的穩定。
(作者是國立大學老師,香港上市公司經理、紐約哥大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