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正雄
疫後各行業缺工嚴重,尤其餐飲旅宿業,頻頻喊話政府開放外籍勞工,勞動部遲遲不肯點頭,因缺工原因前三名是:就業人口逐年減少、待遇不理想、工作地點與環境不理想!
但這些都可以改善,只是業者想用更便宜的方式解決缺工問題,如此一來,卻罔顧台灣勞工權益,導致就業環境停滯不前,製造更多閒置人口與遊民。
去過日本旅遊的人應該碰過,七、八十歲還活躍職場的長者比比皆是,回到台灣,儘管求職表面上已無年齡限制,其實大家皆知業者依然偏好小鮮肉,這種潛規則,不會大剌剌寫在檯面上,而是化為隱形的就業障礙,讓熟齡求職者一看到應徵條件,就自動放棄。
去年參加新北市舉辦的就業博覽會,有一家知名外籍大型超市徵兼職員工,薪水福利優渥,也對任何就業者展開雙手,可是當面試官告知我:每週班表都會大幅更動時,我就決定立刻放棄。
此因熟齡就業者,家裡通常有老少要照顧,我當然不例外,每周都會變動的工作時間,很難兼顧家庭。之後,又應徵某飯店健身房的櫃台,面試官馬上說「找到人了」,問我有沒有興趣做房務員?
房務員我做過,真的很操,可能是我姿勢不對,或是自我要求過高,但旅宿業長期缺房務員是不爭事實,剛好符合勞動部調查的缺工原因第三條,工作環境不理想。當然你也可以說是第二條:待遇不夠好。
十一月九日,再度參加新北市政府辦的就業博覽會,感覺有進步,就業手冊印製清楚精良,但缺工的擺攤業者,態度提升的卻不多。媒體聲稱為熟齡者職務再設計的業者,我沒碰到,我看到的是業者消極態度。
因此,整個就業博覽會近兩百個廠商,唯有鼎泰豐前持續有求職者排隊,其他攤位都是小貓兩三隻。
可見得,薪水不高,也不肯調整職務和工作內容的業者,連年輕人也沒興趣。台灣許多業者頻喊缺工,卻不願改變職場文化,要知道,熟齡者不只是商場的藍海消費者,經驗豐富又穩定性高的他們,其實也是未來的綠能,就看業者夠不夠有前瞻性。
(作者是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