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從川普總統的住宅政策看台灣

◎ 蕭唯丞

美國房價中位數在二○二三年達到歷史新高,房價高漲也成為大選重要議題,民主黨主張透過政府力量干預,提供稅收優惠、增加住房供應,並推行全國性的租金管制;共和黨則傾向於依賴市場力量來調節住房市場,並反向地認為應該減少政府干預,他們認為藉由鬆綁監管建築規範,才能讓建商有利潤空間,更願意投資興建以增加供給量。

民主黨承認房價高漲是供給不足的問題,賀錦麗競選時承諾在她第一個總統任期內將建造三百萬套住房,以應對短缺和房價高漲。這些住房將主要針對中低收入家庭,透過增加供給來促進市場競爭、降低房價。但川普認為,這項政策實施會面臨巨大挑戰,認為政府大量建房政策不切實際,短缺的根源不僅肇因於供應量不足,還涉及地方的土地使用分區法規和建築成本因通膨飛漲而提升,這些都不是政府撒錢所能解決,川普提出在美國生產產品的企業稅率從二一%降至十五%,以鼓勵企業加大投資興建房屋。

加州及紐約州是住房問題相當嚴重區域,州政府鼓勵新建經濟適用房 (Affordable Housing),並用容積獎勵和財政激勵方式,將辦公室及地下室改建成經濟適用房,這是面對住房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遠端工作造成辦公大樓需求減少而採用的策略。

台灣在二○二三年八月一日起,政府加碼推出「新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新青安貸款),提供青年更多優惠措施。新青安貸款有四大升級,包含提高貸款額度、增加利息補貼、提高寬限期,以及延長貸款年限等,此政策似乎是注入一股房屋市場的活水,房價及成交量持續增長,中央銀行不得不在二○二四年九月推出史上最強的信用管制措施,以便有效的讓房地產市場降溫。

美國大選,兩黨的住宅政策可供台灣參考,尤其川普的小政府理念,可能讓房巿回歸供需基本面,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明年一月就任,房市將隨著時間沉澱,除非全球發生重大系統性風險,經濟硬著陸,否則房價仍然有撐。新任總統川普的住宅政策,包括大幅增加房市供給量,釋出更多聯邦土地解決房屋短缺,反對放寬獨棟別墅區的土地允許興建高密度住宅,主張放寬建築監管法規以加速發照作業,支持聯邦及地方政府給予首購族的首付款補助,稅捐抵免,以容積率獎勵建商蓋經濟住房等,利用閒置辦公樓、酒店及商業空間改造成經濟房,研究放寬住宅區最高1200%容積率(12FAR)的上限,這些政策雖然國情不同,但仍足供台灣參考。

(作者是國立大學老師 香港上市公司經理 紐約哥大碩士)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編輯精選

載入中